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温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城市形象愈发生动——

民办博物馆,让城市有魅力更有活力

  提到温州,不少人有着颇为一致的印象:奋进、争先、敢闯、敢试……现在,一个民间博物馆群正在让这座城市的形象愈发生动——

  夜色降临,时尚的年轻人绕过繁华的都市商圈,拐过几条巷子,相约到温州市瓯海区青灯石刻博物馆旁“赶集”。咖啡、手工、陶瓷、花艺小摊在他们眼前一字排开,耳边则是商贩们富有个性的叫卖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沿着塘河边遛弯儿,寻找一些温州记忆。

  不久前,青灯石刻博物馆旁,举办了第三届青灯市集。热闹过去后,青灯石刻博物馆馆长张金成依然很激动,他告诉记者:“公共文化应该是‘活’的。它像一条纽带,将人与城市紧紧相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跟随张金成行走在瓯海的塘河边,记者明显感受到了这条纽带的力量。

  青灯石刻博物馆建成已有三年,这里不乏人气。来来往往的市民、游客围着灰墙、石瓦、石碑文细细观看,这些上溯唐五代、下至清代的500多件石刻精品,都是从拆迁的城市古建筑里“抢救”而来的。

  几年前,不少人对张金成自掏腰包为“石头”建一座博物馆的行为感到不解。他却拿出了温州人敢闯的劲头要一干到底:“我想让温州被更多人所熟知,哪怕是微小的记忆。”

  青灯石刻博物馆动工之初,恰逢瓯海区鼓励非国有博物馆群建设,塘河边就此换了模样。有人说,传统文化之美不应该只停留在物件上,而应该与人联动起来。

  于是,举办青灯市集的想法从张金成的脑海中“冒”了出来。他召集了独立设计师、传统手作匠人、古美术收藏家、音乐人等,于2020年春天举办第一届青灯市集生活美学大会,以器物为中心陈设了古玩、青瓷等摊位,席间还有音乐会、小剧场、茶话会,青灯石刻博物馆里还能淘“宝贝”……人们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慕名而来,张金成感受到公共文化“活”了起来。

  传统而不失现代的青灯市集,让瓯海区委、区政府决定,要让市集永不落幕地办下去。近三年,青灯市集累计举办5次,每年春秋两季举办,每次持续一周,但每次开市的主题则迭代换新。从塘河水市、非遗生活到东亚文化,市集受众面广,国内外专业藏家为淘宝贝而来,时尚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网红博主现场带货直播,线上百万粉丝“云逛展”。

  张金成说:“青灯市集还是个‘满月宝宝’,总共开市30多天,吸引客流130万人次,2000多家单位参展,每次带动千万元以上的交易量。”

  青灯点亮了城市。今年,温州提出打造“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以文气激活人气、商气,让文化温州润泽幸福温州。

  民办博物馆怎么建,如何兴?漫步塘河边,尚在起步阶段的民办博物馆群绝对能打破人们对博物馆“高端”“严肃”的固有印象,目之所及皆是“破圈”的惊喜——与“青灯”相邻的温州珐琅彩艺术博物馆,展示五大名窑瓷器、清三代青花瓷、粉彩瓷等各种珍稀瓷器;塘河向南约一公里,东经纸文化艺术博物馆将企业纸包装设计艺术陈列展示;和“青灯”同一街道的“藏灯阁”灯文化博物馆,是温州市首个民间灯文化专题博物馆……

  据统计,瓯海区拥有国有博物馆1家,民办博物馆7家,市级以上乡村博物馆9家。在张金成看来,博物馆就像是这座城市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一个文化形象IP。

  如何激发民办博物馆的内生动力?温州新近出台激励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博物馆给予最高30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博物馆独立策展或组织本馆藏品赴外地展出,还能拿到最高20万元的奖励性补助。民办博物馆举办各类文创市集、节日雅集,最高可拿到50万元的奖励。

  “温州具有社会力量办文化的基因,通过民办博物馆展示温州文化城市形象,是一场自我造血式文化升级。”温州博物馆馆长董姝表示,民办博物馆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激发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

  现在,以青灯石刻博物馆为“源头”的文化现象还在继续。张金成说,目前,青灯石刻博物馆已经启动二期西岸馆建设及三期方案设计,还将沿着塘河布局文化园,打造青灯文博产业平台等,分类展出当代艺术、雕塑及绘画作品。

  “我们的目标是形成青灯石刻博物馆园和博物馆院的概念,打造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吸引更多有趣的人和物来到温州。”张金成认为,博物馆可以打造成一个“文化综合体”,变得好玩又有趣。

  温州探路民办博物馆建设的路径已愈发清晰。温州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将通过政策引导、强化服务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利用闲置的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兴办博物馆之城系列馆。

  夜幕降临,在距离塘河不远处,一座高楼亮起“温州之美 让世界看见”的宣传口号。的确,这座城市的美,正在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民办博物馆,让城市有魅力更有活力 2022-11-22 25068037 2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