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理论周刊

和而不同:天下大道的文化底蕴

——略谈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守正创新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党的二十大向世界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语出《礼记·中庸》。这句中国经典,传承着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讲了几千年;展现着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守正创新,要管一万年。

  和而不同与“天下大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如此丰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就是“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基于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造就整体性和共同性、产生新东西的力量。“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将不同的东西加以调和并使之平衡,才能致“和”而“共同”。“共同”与“同”内涵有别。“共同”是多因素的“和”的化合,而“同”只是单一事物的叠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而不同,才能万物并育、大道并行。

  “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特质,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方式,是一分为二基础上的合二为一,和而不同基础上的求同存异,良性竞争基础上的奋进创新,我为人人基础上的人人为我。“和”的哲学,是“会通”,既有包容,更有择优;既有融合,更有贯通;既有继承,更有创新,是一以贯之、食而化之、从善如流、美而趋之。“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和而不同乃万物之道。

  和而不同这个哲学概念十分深刻又随处可见。“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古写的篆文“比”字,象形两个人完全一样,只跟与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不是君子。

  人类现代化呼唤的时代精神,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这种重铸,既应该突出主导、主流,也应该强调和谐、合作,应该“和而不同”,避免“同则不继”;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现实往往是“江南三月,杂花生树”,并非谁最美,谁就居于“至善至美”之不二法门;谁最“精”,其他的就皆在“去粗”之列;谁有影响,就不断膨胀,甚至走向极端;谁最霸道,就可以确立和裁定“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的“规则”。

  和而不同与“文化自信”

  和而不同也并非一味抱雌守弱甚至畏惧强暴。它以“文化自信”的大气,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2022年10月12日,美国白宫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这是美国政府在国家安全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竟然粗暴地妄称“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又有日益增强的推进这一目标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实力的竞争者”,“对国际和平与稳定构成了挑战”。美国从维护其霸权的逻辑和视角出发,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总不放心,对中国实力的日益增强尤其紧张,摆出一副要死心塌地“对着干”,以强暴行径对付中国的架势。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个“国家安全战略”实无“战略”可言,只能越来越导致美国的“国家不安全”,也代表不了美国人民。

  的确,中华民族正在势不可挡地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我们明确地告诉世界也告诉美国,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现代化,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现代化。与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奉行“国强必霸”的丛林法则和对抗性的零和博弈思维不同,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扩张胁迫、称王称霸的基因。恰恰相反,好战必亡、国霸必衰是中国人民信奉的箴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从未主动挑起过一次冲突,从未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从未发动过一场代理人战争,从未参加过任何一个军事集团,是全世界和平记录最好的大国。我们将坚持和平发展写入执政党党章,也是世界上唯一将和平发展写进宪法的大国。中国坚持不称霸、不扩张、不胁迫、不谋求势力范围,与各国和平共处,无疑是对全球战略稳定的重大贡献。当代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为了说服谁、取悦谁、安慰谁,而是基于自己的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基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作出的正确抉择。

  中国人民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也崇尚正义、不畏强暴。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已经站起来、富起来并正在强起来的中国,以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精神,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和坚强的战略实力,去争取和维护和平。现在有人在中国周边磨刀霍霍,拼凑亚太版北约的对华包围圈,在台湾问题上切香肠、踩底线,甚至不惜擦枪走火、点火冒烟,叫嚣要准备和中国一战。

  请记取前车之鉴。如果说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一战,我们在朝鲜半岛,以“钢少,气多”战胜了“钢多,气少”的美帝国主义;到了新世纪新时代,我们是“钢多了,气更足”,在家门口等着一切敢于来犯之敌。毛泽东当年的话,言犹在耳:“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台独”势力胆敢以身试法,我们必将采取断然措施。外部势力胆敢玩火挑衅,我们必将迎头痛击。

  和而不同与文化“守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突出的特征是充满不确定性。世界处在大变革的时代,动荡几乎涉及各个领域,构成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全世界还在继续与疫情抗争;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当前地缘政治紧张,正处于冷战结束后的危机聚焦时段;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协调的不确定性——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单边主义措施;全球治理体系调整存在不确定性——二战后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病,深陷全球治理“赤字”……

  在诸多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就是以“和而不同”来“守正”。以往,决定国际秩序的主要因素是大国主导,甚至是霸权;如今,基于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国际关系范式正在走向基于“命运共同体”的新秩序。命运共同体是和而不同基础上的“共享的未来”。以中国倡议的“共享的未来”为引领,构建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必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和平与稳定。

  和而不同与文化“创新”

  纵览世界近代史,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的崛起,与“走和平发展道路”似乎难免冲突,“修昔底德陷阱”似乎言之有理。究其原因,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前奏曲。但随着这个前奏曲的变奏,随着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延伸,不和谐的“现代性”噪音不断扩大,世界在变成一架“发疯的钢琴”。近代西方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到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对资源不断扩张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和奴役他人来掠夺资源、薅取羊毛。这虽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来的繁荣,也埋下了它与世界其他部分的仇恨。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如果大家都心为物欲,连人类共同价值的底线都不遵守,世界如何和平安宁,发展又如何协调持续?

  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新时代对人本主义的呼唤,需要对传统人本精神的继承吸收,发扬其积极成果,又革故鼎新。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多强调作为个体的自由与权利,尊重人的本能欲望,虽然催生了迅猛发展的经济,但也造就了极端膨胀的个人。当西方文明以霸权的形式推行其价值观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当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导致生态危机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当西方文明过分强调物质、商业和市场利益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新型关系的潮流,就是新文明复兴;这种新型关系的旗帜,就是新人文主义;这种新型关系的哲学,就是和而不同。

  以“和而不同”来“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是富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中国是一个“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阔步前行,要使冷战思维成为历史,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就为中华民族赢得和延长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

  结 语

  中华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骨子里和血液中,根植于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其生生不息、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秘诀,皆因有和而不同之“同”、合作共赢之“合”、美美与共之“共”。天下为公的大同理念,是中国建构“同心圆”的共识基础;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是中国调动积极性的情感纽带;“允执厥中”的中道精神,是中国包容各种力量的方法原则;得道多助的政治理念,是中国汇聚人心力量的精神底色。昔称“紫气东来”,今有“和气东来”;人叹“文明冲突”,我有“和风西送”。“东来”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生长、凝聚的自强不息、和实生物之“和气”;“西送”的,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呼唤、弘扬的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和风”。

  上世纪四十年代,冯友兰撰写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云:“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何为“亘古亘今,亦新亦旧”?为何“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就是,以和而不同奠定天下大道的文化底蕴——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守正创新。

  【执笔:叶小文,特约研究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6 和而不同:天下大道的文化底蕴 2022-11-14 浙江日报2022-11-1400006 2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