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精神富有,“虚功”怎么做出实感

——“学报告,再看浙江先行路”之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迈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征程,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

  有人说推进精神富有是“虚功”。恰恰是在《之江新语》中,有一篇文章叫《虚功一定要实做》。

  习近平同志在这篇文章中说,虚与实的工作,好比人体的大脑和心脏,大脑和心脏都重要、都需要,缺一不可。所以,干工作必须虚实结合,尤其是虚功一定要实做。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寓教于乐,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潜移默化。

  当下的浙江,正以一系列举措,把虚功做实,并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量 化

  ——精准的标尺,量出幸福的模样

  有人之所以会觉得精神富有有点虚,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不好落实,难以衡量。

  2022年4月,浙江开始了文化和旅游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富有试点工作,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划重点”。在全省11个设区市各选择一个试点区域,选择一个特定群体,有的聚焦青少年,有的对准渔民,有的关注山区农民,努力找准在推进不同人群精神富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探索供给新路径。

  第二件事,“定标尺”。研究推出评价指南和全方位测评体系,客观反映老百姓在精神富有推进中的满意度,提升虚功的能见度、可感度。

  课题负责人、台州学院党委书记崔凤军介绍,研究团队拿出了一套科学的算法——从理想信念、文明素质、心理素养、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社会悦纳6个维度出发,构建16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综合反映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社会文明整体水平、社会成员精神状态、社会生活情感认同、精神活动审美追求与精神生产群众参与力等体现精神富有程度的重要内容。

  每个试点县都分到了2000份问卷,问卷设置的100多道题目“直指人心”,比如——

  “您经常与父母、子女深入谈心(包括电话联系)吗?”

  “您一年的读书量(含电子书)是多少?”

  “在接到一项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时,如果您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接下来会怎么做?”

  根据问卷结果,课题组列出了一系列精神富有评价数据:数据显示,近年来,浙江在促进精神共富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与此同时,问卷也暴露出区域的不平衡问题:以省会杭州为中心向外辐射,精神生活富有程度随着大都市辐射距离和区域城市化水平、公共文化投入以及传统文化本底与旅游资源禀赋程度的不同,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也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指路牌。

  这不是浙江对于精神富有量化的首次探索。2021年底,德清就出台了全国首个《县域精神富有评价指南》地方技术性规范,提出让精神富有发展成果可量化、可衡量。

  深 化

  ——打造样板,探寻更多的可能

  设置评价体系,便于更有针对性地“补短板”,破题精准供给。在桐庐,我们看到当地以乡村青少年为小切口,发布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和管理规范标准。195个复兴少年宫实现村社全覆盖,成为桐庐助推乡村青少年精神富有的生动实践。

  定下标尺,算出分数,只是第一步。从更深层次说,精神富有,该如何落到实处?这道题,全省各地已经有了一些解法。

  当下,德清正在将精神富有作为县域共同富裕的最大特色来打造,打响“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城市品牌。计划到2025年率先打造出“理想信念强、道德品行美、文化生活优、社会风尚好”的精神富有县域样板。

  一个县,能在精神富有上做文章,靠什么?一直以来,德清注重孝道、仁德等“德文化”基因的传承。2009年建成全国第一个展示道德人物的公民道德教育馆。近年来,德清已相继涌现出1个“时代楷模”、2位全国道德模范、3个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7位浙江省道德模范。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注册志愿者近1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1%,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有300余个,常态化开展“医路同行365”“德者有得”等志愿服务项目120余个。其中“德清嫂”“清禾公益”志愿服务组织均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县形成了浓厚的“德文化”氛围。

  放眼全省,这样有针对性的尝试还有很多。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龙游结合文化礼堂建设,探索试行“文化村长”模式,帮山区老人解决“智慧+”“订单式”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临海破解基层文化活动治理不精准、群众文化服务难满足、演艺产业质量差等共性问题,推出“浙里有戏”应用,构建“管戏扶戏”“找戏看戏”“拿手好戏”三大场景;普陀推出“岛与书房”,利用当地图书馆、精品民宿等资源,打造海岛独特的创意书房,全国最东端的城市书房——东极镇“岚汀城市书房”,已正式开放。

  细 化

  ——拧紧螺丝钉,带来可喜的变化

  6年前,记者曾跟着一家民营剧团走山乡、下海岛演出,每到一处,村民无不翘首以盼,甚至有人提前一天就搬来板凳“占座”。

  现在,全省各地都推出了订单式服务,涵盖了从省市级专业剧团到爱好者等丰富的资源库,只要动动手指,高品质的演出就能送到基层,观众还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文化礼堂内欣赏。

  精神富有的提升,不仅要有量有质,更要像这样落到细处。

  今年,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8000个,被写入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翻翻报道,各地的建设成果你追我赶,数据喜人。

  为什么要建这样的“圈”?无论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还是文艺工作者,都越来越感觉到,要让老百姓满意,一定要拧紧螺丝钉,供给精准的文化生活选项。

  精准,才是效果的前提。

  记者以家为圆心画了个圈,15分钟可达的文化设施在微信小程序上一目了然。190米外的书店、200米外的健身房、640米处的社区图书馆、760米处的钱塘湾艺术馆……

  在这个“圈”里,文化是具象的、接地气的、可被触摸的。

  外 化

  ——从心出发,春风化雨渐成风尚

  浙江勇于破题精神富有,为了什么?

  是因为感受到了人们对此的深切期待:期待社会整体素养的提升,期待每个人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充实。

  当你漫步在杭州国家版本馆等城市新地标,能够感受到漫长时光的丰厚馈赠;兴致勃勃地看完一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再看山看水,眼光也不一样了;当你登临台州府城,今年国庆这里是人气仅次于西湖的旅游新宠,不觉浩然之气生于胸中;当你行走在衢州街头,亲身体验到这里不断擦亮的新名片——衢州有礼,微笑也油然升起在你的嘴角。

  涓涓小溪,汇成江海。我们不断地、逐步地实现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个性的超越与发展。

  十年来,我们也从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了种种可贵的变化。音乐会上的一次鼓掌;斑马线前的一次刹车;志愿者召集令前一双高高举起的手臂……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个人自我修炼,不断提升个体素质和文明程度,由内而外,由寡而众,就会春风化雨,形成一种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风尚。

  每一种变化背后,都能读出文化的力量,读出精神富有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精神富有,“虚功”怎么做出实感 2022-10-21 24947153 2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