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发起人之一潘智化:

让更多人参与保护“母亲河”

  今年是我参与楠溪江保护志愿活动的第16个年头。如今的楠溪江,水清、滩净、环境美,儿时记忆里的楠溪江回来了!

  在瓯江流域的楠溪江畔长大,我见证了“母亲河”的生态修复过程。见不得“母亲河”的污染,2007年,我和永嘉环保爱心人士陈飞、杨建南,牵头成立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呼吁更多人参与保护“母亲河”。

  多年来的实践让我们惊喜,协会初创时才56人,现在楠溪江志愿者团队已达到4200余人,组织各类环保公益活动3000余次,足迹遍布楠溪江两岸。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协会初创时就规定,志愿者要轮流穿上红马甲,每周固定时间去楠溪江岸边捡拾垃圾,把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巾等捡回分类处理;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团队就走村入户宣讲环境保护知识。

  与此同时,永嘉县政府对楠溪江开展生态用地规划,逐步清退岸边重污染企业。经过多轮整治提升,楠溪江畔100多家造纸厂很快减少集中为现在的7家,每家企业的车间建立了大型生化污水治理设施,确保工业废水不直排楠溪江。

  多方努力下,楠溪江的环境治理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协会承担楠溪江核心流域共30公里的包江保洁试点,成为全省义务包江保洁的先行者;志愿者们购置保洁船在水源地库区清理垃圾,并设立保护水源地生态监护站;组织志愿者开展巡江监督,发现污染楠溪江行为便及时向当地乡镇或相关部门举报。目前,每周一次巡江、每月两次净滩、每年百场宣传,已成为协会活动的常态。

  政府的治理和志愿者的参与,让周边群众耳濡目染,大家开始意识到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主动报名当志愿者的村民越来越多。

  2016年我印象最为深刻。受台风“莫兰蒂”影响,楠溪江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周遭生态受到影响。协会发出“灾后清洁楠溪江”倡议,一时间,上千名志愿者分赴楠溪江几个重灾区,连续一个星期开展清理工作,“受伤”的楠溪江重焕风采。

  这场志愿行动,也让楠溪江生态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厚的群众基础。2020年3月1日,《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施行,明令禁止:在楠溪江边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开展河道采砂,采用电鱼、炸鱼、毒鱼等破坏性捕捞行为等。

  持续开展环境治理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民间环保组织参与到乡村环境治理中去,让村民真正享受到环境改变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0年,“零污染村”建设在楠溪江上游的源头村试点。这个村原来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但是自启动“零污染村”创建以来,通过“村委主动—环保组织参与—企业帮扶—政府支持”的多方共建模式,村民开展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变高了。零污染家庭、零污染商店、零污染民宿……一个个概念落地,让我们看到了生态修复带来的美丽乡村之变。

  再看今天的楠溪江,山清水秀,曾经消失的香鱼也游回来了。更惊喜的是,楠溪江一带,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农产品,游客一波接一波。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让更多人参与保护“母亲河” 2022-09-27 浙江日报2022-09-2700013;24847092 2 2022年09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