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周刊

滴水穿石 人一我十

  暑气初消的清晨,福州市民王峰准时来到西湖公园,用晨跑开启一天。层峦叠翠,玉带环绕,西湖公园宛如一块镶嵌在城市中间的绿宝石。环顾四周,王峰连连感叹:“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人人都嫌弃的臭水沟”。

  生态美,百姓才能更幸福,西湖公园的华丽蝶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注脚。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里,习近平同志始终在思考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水土流失治理、林权制度改革……种种举措释放了八闽大地的绿色潜能。沿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如今的福建山青、水美、民富,绿色正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污染环境就没有道理”

  在龙岩市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里,一棵郁郁葱葱的香樟树正茁壮成长。在这棵习近平同志当年花了1000元捐种的树的身后,绵延不绝的群山青翠欲滴,鸟飞虫鸣。长汀,这个我国南方红壤区曾经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让山河换了新颜。

  “一座座‘火焰山’已经变成花果山了。”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汀县河田镇人,刘凤高亲身经历了这一巨变。回忆起曾经的长汀,他印象深刻,“山上寸草不生,沙子有黄豆那么大,太阳一晒,地表温度就能达到70多摄氏度。”根据1985年卫星遥感普查,长汀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1.5%。

  长汀的水土流失为何如此严重?除了土质本身易流失之外,村民的乱砍滥伐是导火索。1999年,习近平同志在长汀县考察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但是,污染环境就没有道理,破坏生态和浪费资源的‘发展’就是歪道理。”

  治理水土流失刻不容缓。习近平同志先后5次考察长汀,亲自指导水土流失治理。2000年2月,福建省将“开展以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补助1000万元。当年5月29日,习近平同志还专程托人送来1000元,在长汀县捐种了一棵香樟树……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就此打响。

  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在与水土流失的漫长较量中,荒山逐渐披上了绿装。2020年,长汀水土流失率下降到6.78%,森林覆盖率达到80.3%,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决定性胜利。2021年,《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那片尾巴长得尖尖的是杉木,那片枝干比较细的是松木。”站在承包的4000多亩山林间,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梨树村村民洪集体如数家珍。20多年前,他靠着伐木生意赚了第一桶金,如今却把造林作为人生事业。

  洪集体的转变是福建省林农转变的缩影。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林多,本就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可在上世纪90年代,老百姓们经历着好几难: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究其根本,一是产权主体不清,二是利益分配不公。

  怎么才能护好这片绿色海洋?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指明了方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到山上”,试行“分山到户、均林到人”,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由此,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拉开了序幕:2003年,福建全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8年,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林改,让乱砍滥伐绝迹,让沉寂的山林再次焕发生机。“从拿到林权证开始,我就觉得林业有奔头!”洪集体笑着告诉记者。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沙县。在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他勉励道,要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动地说明,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福建紧紧抓住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率先探索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为青山绿水保驾护航。2021年,福建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6.8%,连续43年位居全国首位。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

  记者找到何邱明时,他正在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照料一批“宝贝”:150多亩药用黄精。在日光、水分的滋养下,一株株中草药在青山间茁壮成长。“等到三年后,这批中草药每亩产值将达到8000元到1万元。”何邱明说。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常口村调研,留下了殷殷嘱托。

  这番话也印在了三明市人民的心中。从此,一条探索生态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淘汰高能耗、污染大的落后产业,实现产业转型;推动实施林业金融机制、林业碳票制度等8项创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把绿水青山转化为看得见的绿色财富。2021年,三明全市林业总产值达1210亿元,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7%,其中人均涉林纯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30.6%。

  在距离三明200多公里外的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曾经毁林种茶得来的茶园摇身一变,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生态茶园。南平市打造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将国家森林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纳入保护协调区,同时在保护协调区外约4公里的地方设立发展融合区,以生态旅游带领百姓致富。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十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上,福建深化改革不止步,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占全国约1.3%的土地、2.9%的能源消耗,创造了占全国约4.3%的经济总量。老百姓拥有的绿色越来越多,口袋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清风拂过,山林间回荡着人与自然共同谱写的美丽篇章。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8 滴水穿石 人一我十 2022-09-26 浙江日报2022-09-2600008 2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