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防御台风“梅花”特别报道

台风“梅花”步步逼近,宁波紧急组织风险点群众撤离

26万人山海大转移

  狂风,暴雨,台风“梅花”步步逼近宁波,可余姚市大岚镇龙潭村60多岁的王国仙并未意识到危急:“水涨起来再走,来得及!”

  “来不及的!来不及的!”村第一书记苗嘉明着急地把话重复了两遍。这已是他今天第三次上门动员。

  雨未至,坝已筑,一道不变的指令是:“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宁波山区、海堤、江河汇集,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52处,防台形势非常复杂。“梅花”紧随“轩岚诺”而来,两个台风带来的部分强降雨区域重叠,更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13日9时,宁波防御台风“梅花”的战役全面打响,各地紧急组织群众转移:在海边,养殖户、渔民火速回港上岸避风;在四明山区,余姚、鄞州、海曙等地组织山区百姓转移。截至9月13日23时,宁波已转移群众逾26万人。

  闭环管理,不漏一户

  龙潭村地处四明山深处,龙潭溪穿村而过。下午3时多,当地风雨已一阵急过一阵,苗嘉明注意到,短短两三个小时,龙潭溪水肉眼可见地往上涨。他急在心头:“人员转移的速度必须再快一点、更快一点!”不料,转移的进程卡在了王国仙这最后一户上。

  王国仙的家就在山脚下,背山面水,是典型的地质隐患点——必须尽快转移。“快看,龙潭溪边这六格式台阶都淹掉了三格,前两次台风只没过一格呢!”苗嘉明拉着王国仙走到溪边,指着上涨的溪水说。这里的村民在龙潭溪边住了几十年,最会看溪水的“眼色”,这道理,王国仙一听就明白。他一边怪着干部们太“啰唆”,一边快速收拾行李。几分钟后,龙潭村最后一个转移的村民,走上了村里备好的转移专用大巴。

  整整一个下午,苗嘉明和镇村干部都忙碌在防台一线。大岚镇以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自然村、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包各村民小组的方式,形成“镇—村—组—户”闭环管理。针对低洼易涝区、危旧房等重点地域居住人员及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等重点人员,驻村干部组织下沉干部、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基干民兵、网格员等第一时间开展“敲门行动”,一对一认领任务;逐户上门动员,对接掌握信息,确保风险点群众第一时间转移。截至下午6时,大岚镇139个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相关人员全部转移完毕。

  转移保产两手抓

  “这边塘坝子低,再加一层沙包!”下午2时多,在宁海县越溪乡白岌村一块养殖塘前,“越韵渔耕”党建联建的党员志愿者和村干部挽起袖口、裤腿,正把沙包垒到养殖塘的塘坝上,加固海塘。

  这里是养殖户储吉文的30亩对虾塘。“这些对虾马上就要上市了,哪里走得开!”之前一直守着养殖塘不肯撤离,眼见着台风暴雨一阵急过一阵,储吉文心急如焚。这时,民兵小分队来了,“越韵渔耕”党建联建的党员志愿者也来了,帮助他加固养殖塘棚屋等,让他能够放心转移。

  越溪乡域内有800余户养殖户、1.9万余亩养殖塘,15个行政村都有养殖塘。由于地势低,台风来临时往往引发海水倒灌。对于当地来说,台风来临前,不仅要做好人员转移,更要最大限度地帮助转移户守住收成。

  为此,越溪乡发动志愿者等加入,原本150人的“转移工作队”扩大到300多人。13日一大早,党员志愿者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劝离人员。为了防止人员遗漏,他们还扛着大旗,在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并利用敲锣和大喇叭等方式喊话养殖户,让他们务必在天黑前转移到安全地带。志愿者和民兵还加强重点区域的夜间巡逻。截至下午4时,越溪乡对海塘养殖户做到应转尽转,全乡800余户养殖人员也已全部安全转移。

  一户一策,服务周到

  下午4时许,鄞州区瞻岐镇合一村94岁的刘奶奶老两口,开开心心地“搬”进了同村一位村民的家中。这是村干部周礼存为他找的临时“避灾点”。

  刘奶奶家住半山腰,距离安置点挺远,对高龄老人来说确实不方便。于是,周礼存就找到同村村民李财世,给刘奶奶找了个临时的“家”。

  到了地方,周礼存又想到刘奶奶背部动过手术,晚上睡觉无法平躺,要把背部垫高才能入睡。他找来两张崭新的软垫折叠床,拿来了被子、毛毯。布置好简朴却温馨的“临时安置点”,周礼存和村干部才折返去接刘奶奶。

  “刘奶奶,这次我们不去安置点了,就在村里……”周礼存耐心地告诉刘奶奶,落脚的安置点就安排在不远处的村民家。“别担心,我带了一条被子给您做靠背,垫起来舒服。”看到周礼存周到的安排,刘奶奶使劲地点点头。

  当天,鄞州区对144个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山洪灾害防治重点村落等危险地带、危险区域人员及困难群体进行排查梳理,落实转移方案和“一户一策”,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本报宁波9月13日电)


浙江日报 防御台风“梅花”特别报道 00002 26万人山海大转移 2022-09-14 24795214 2 2022年09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