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海宁市周王庙镇:以“四共四筹”治理模式
描绘未来乡村幸福画卷

沈烨婷 陈 霞

  夏日,瓜果飘香。在海宁市周王庙镇,之江村的红心火龙果已经成熟、星火村的“阳光玫瑰”缀满枝头、长春村的稻田仿佛绿色的海浪……

  聚焦共同富裕重点任务,周王庙镇以博儒桥村为先行试点村,形成了以“共商筹智、共建筹资、共管筹治、共富筹心”为核心的治理模式,全面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激活共同富裕变革新动能。

  这几日,之江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正进入成熟盛果期,种植户汪汉东露出了难得的一丝笑容。汪汉东是之江村村民,以前一直在云南工作,父母在海宁种植了3亩红心火龙果。然而去年父亲突发疾病,不仅耽误了火龙果的种植,经济负担也加大了。“火龙果不愁卖,1亩收入有2万元,种植规模大了效益还能提上去。”但由于缺地缺资金,汪汉东很苦恼。

  为鼓励扶持汪汉东扩大火龙果种植规模,之江村资助汪汉东5亩土地,协调惠农贷款30万元。目前8亩土地上已搭建好火龙果钢架大棚,下一步将落地种植火龙果果苗,预计来年汪汉东家年收入将增加15万元左右。

  作为回馈村庄,汪汉东也无偿地将火龙果种植技术传授给周边的农户。在他的带动下,火龙果种植产业也开始植入之江村,目前有其他两户农户有种植红心火龙果的意向。

  “我们正在谋划打造自动化高标准的立体冷库,为星火村及周边地区葡萄产业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保障。”星火村党总支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星火村流转盘活了近1500亩土地用于葡萄种植,发挥“孵化帮带”作用,形成“大户带小户,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组,一组带一片,一片带一业”的发展新格局。

  针对低保低边困难户及“夹心层”群体,星火村培育提升葡萄品牌“荷叶星”,提供种苗、农资支持,做好科普、技能培训,创造岗位,参与管理,开展二次帮扶。

  “通过提供优质种苗、技术培训、出租冷库、出售品牌包装等途径,预计村集体收益每年可提高20万元。”星火村党总支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葡萄销售预计实现年收入7500万元,辐射带动推广周边1500亩葡萄大棚,促进农民增收1400万元,其中低收入农户68万元。

  走进长春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出现在眼前。据了解,长春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区域总面积约为850亩,总投资750万元,项目预计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66万公斤。

  每天早晚经过村里的高标准农田,村里的老党员章洪标总要仔细察看一番田里水稻的长势。这是由今年长春村党总支书记吴一明带头领办的志愿项目,村里留出了10亩良田,由村党员志愿者参与管理,收下来的粮食则分发给村里的低收入家庭。

  不止于此。长春村还将在围绕高标准农田的生态池里种植莲花,水池旁种植茭白,由村里有种植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负责,邀请农技人员从旁指导,后期产出的农产品均交由本地果蔬合作社对外销售,实际收益归低收入农户。

  “乡村众筹最早就是由周王庙镇开始的。现在,海宁全市都在推行‘党建统领·四共四筹’机制,致富路上,有地出地,有力出力,有主意出主意,有技术出技术,有渠道出渠道,我们的现代乡村建设才会越来越好!”吴一明说。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海宁市周王庙镇:以“四共四筹”治理模式
描绘未来乡村幸福画卷
2022-08-31 浙江日报2022-08-3100012 2 2022年08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