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零距离见证“绿色工地”

村民代表走进绍兴红湖220千伏变电站建设现场

  张小红 章 鑫 陈少军

  6月22日,国网绍兴供电公司举行绍兴红湖220千伏变电站工地开放日活动。当天,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璜山北村村干部和10余名村民代表走进建设场地,零距离感受“绿色工地”。

  代表们戴上安全帽走进红湖变,沿着绿色走道观摩了“螺旋锚绿色临建”成果、绿色水处理集装箱、光储一体化移动式智慧工地中心、集成的微型气象站、喷淋系统、架空玻璃钢格栅等一系列符合“绿色工地”建设的设施。

  “大家请看这里,我们工程所有临建用地采用的都是最新研发的螺旋锚,保证土地零硬化、复垦零成本。”国网绍兴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振峰向代表们讲解,“待工程完工撤场后,还田于民,不耽误今后种菜耕地。”

  一颗颗排列在土里、形如大号“螺丝钉”的螺旋锚,使得代表们纷纷探头观望。“原来这些都是造在‘螺丝钉’上的啊,太神奇了。建完以后是不是只要把这些‘螺丝钉’拔出来,我们很快就又可以种地了?”得到肯定答复后,村民吴柏寿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吴柏寿是红湖变工地所在的璜山北村菜农。该村拥有近600亩蔬菜基地,承载着绍兴市近七成的蔬菜供应责任。2021年11月,菜农得知要在蔬菜田里建变电站,纷纷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这会破坏菜地土壤和菜地里的灌溉设施,并且工地扬尘还会污染蔬菜。得知此事后,国网绍兴供电公司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多次上门做一对一释疑工作。

  为了让菜农彻底放心,国网绍兴供电公司紧急成立了红湖变临时党支部,并与璜山北村党支部开展联建活动,多次共同商量解决方案。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建设部经多次勘察、论证,最终在红湖变创新采用了“螺旋锚绿色临建”基础施工。不久前,该技术成果通过鉴定获得专利。

  同时,红湖变临建区域还实施了草皮覆盖,既能防治扬尘污染,又能减轻水土流失。施工现场设置环境微气象站,实现环境动态检测预警,配备PM2.5智慧检测系统,一旦PM2.5浓度超标,将自动开启雾炮喷淋装置,喷水降尘,防治空气污染。隔音门、架设隔音板起到多重隔音、封闭阻音、吸附噪音的作用,全面降低噪声影响,经测量,现场粉尘排放较往常降低70%,噪音排放达到规定标准。绿色、低碳、安全、环保的“绿色工地”由此形成。

  传承红色基因,奉献清洁能源,红湖变“绿色工地”展示了国网绍兴供电公司“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形象。通过本次工地开放日活动,村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工程全貌,心里的顾虑彻底打消。

  据悉,活动现场还聘请了2位村民代表为“绿色建造监督员”,并颁发聘书。日后,他们将定期走进工地,监督绿色施工、文明施工,成为促进“绿色工地”建设的重要力量。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村民代表走进绍兴红湖220千伏变电站建设现场 2022-07-06 浙江日报2022-07-0600004 2 2022年07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