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典之下 弦歌不辍
缙云黄帝文化丰富浙江文化标识新内涵
逍屿 沈斌 刘晓玲
寻民族根脉,仰始祖丰功。
6月16日,缙云鼎湖峰下,步虚山旁,一场让百名浙商心潮澎湃的祭典徐徐展开。黄帝祠宇巍然屹立,参加壬寅(2022)年百名浙商祭祀轩辕黄帝大典的浙商代表在轩辕殿前祭祀大院庄严列队。击鼓撞钟、敬上高香、敬献花篮、敬献美酒、行鞠躬礼,一项项仪程典雅大气、庄重热烈,寄托着在场所有浙商对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深深敬意。
这是一次创新的尝试。近年来,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以其特殊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关注,已然成为宣示“民族认同、血脉认同、文化认同”的精神高地。
文化的力量无远弗届。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到,要打造新时代文化艺术标识,提升阳明文化、和合文化、黄帝文化、大禹文化、南孔文化以及浙学等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黄帝文化,正在历代的传承中大放异彩,成为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载体。
如何深入挖掘、弘扬黄帝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增强和坚定文化自信,全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和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步入缙云,这座山水小城正在给出自己的答案。
盛世祭典 黄帝文脉弦歌不辍
时光回转,8个月前,鼎湖峰下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盛世祭典。在黄帝祠宇重建23年后,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的主办单位变更为浙江省人民政府。
万里寻根,鼎湖峰下迎赤子;千秋祭祖,缙云堂中拜轩辕。2021年10月14日,农历九月初九,社会各界人士、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等齐聚缙云仙都,祭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传递全体中华儿女的感念之情。
辛丑(2021)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沿用古代祭礼——“禘”礼,九项仪程在尊重历史传承的同时,融唐风宋韵、彰时代气息和浙江特色,在江南烟雨中呈现了一场底蕴厚重、特色明显的祭礼。正如河南新郑大典办主任赵锡铭所说,这次祭典既体现了黄帝文化之厚,又展示了缙云风光之美,颠覆了对传统祭典的刻板认识,让人耳目一新。
一场祭典,擦亮了中华文明精神标识,这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精神命脉的一次重要溯源,也是对文化自信的一次有力宣言。而细究其背后,离不开让黄帝文脉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
缙云是全国唯一以轩辕黄帝名号命名的县,而当地祭祀轩辕黄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年间。“永嘉有缙云堂”“停余周而淹留,搜缙云之遗迹”等词句,出现在吟咏于山水间的谢灵运笔下,证实了黄帝文化在南方传播辐射的印记。
清末,黄帝祠宇毁于战火,但前来拜祭的百姓仍络绎不绝。1998年,缙云重建盛唐风貌的黄帝祠宇,并恢复公祭轩辕黄帝典礼,24年来从未间断。恢复祭典以来,每年举办两次,清明为民祭,重阳为公祭,形成了一定的礼制和规格。
2011年,“缙云轩辕祭典”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项一中表示,传承千百年来,缙云已成为史学界公认的“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中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和“中国南方黄帝文化研究中心”。
黄帝文脉弦歌不辍,“缙云轩辕祭典”迎来了文化品牌的全面升级,随着主办单位的变更,浙江缙云与陕西黄陵、河南新郑形成了三地共祭、层次相当的全国轩辕黄帝祭祀格局。
2021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的成功举办,有力阐明了缙云与黄帝的关系,进一步擦亮了黄帝文化品牌,使黄帝缙云的地域特点更加鲜明,为这座烟雨山城埋下崭新课题的同时,也将为浙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提供一份独特的艺术标识。
浸润万家 “四化”文章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来到缙云仙都,留下126处摩崖石刻和题记,在历史长河上刻留下独属于黄帝文化的不朽诗篇。
当前,浙江正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构建起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格局,如何系统打造黄帝缙云成为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场所,努力形成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让黄帝文化浸润千万百姓家?
答卷,已经在山光水色间开始书写。
2021年底,缙云黄帝文化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示范级文化和旅游IP,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缙云正做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不断扩大“缙云黄帝文化”IP的品牌影响力。
“活化”“物化”“深化”“衍化”,缙云从四篇文章着笔,凝聚各方力量,催生丰厚成果。踏入缙云,立体式、持久式、沉浸式黄帝文化宣传态势正在铺开,辨识度极高的缙云文化符号跃动在大街小巷,黄帝文化元素触手可及。
润物细无声,结合当地特色婺剧文化,缙云让黄帝文化在全新的演绎下“活”起来。组织民间文史爱好者全面挖掘、整理黄帝民间故事,汇聚文艺人才创作系列折子戏、什锦戏,不断创新研磨婺剧《轩辕飞天》等。“《轩辕飞天》这出戏在艺术上表现精到,思想性也很强,特别能感受到黄帝的创新开拓精神。”一位曾观看过演出的戏迷深有感触。
传统文艺赋能的同时,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创新活力源泉。利用数字化平台优化再造祭典流程及各环节的工作,将助力其更精准高效。而利用三维虚拟场景等科技感十足的手段,深化观众对黄帝文化的认知,则是正在谋划的黄帝文化博物馆建设事宜中的一项。
“物化”的成果,来得更加直观。城市的重要交通节点、公共空间都将进行黄帝文化标识的打造,传递高辨识度的缙云文化符号。“走在路上就能看到有黄帝文化元素的道旗和遮阳棚,让我们印象很深刻!”初次来到缙云的游客同笔者分享道。同时,借助科技手段,融合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缙云将黄帝文化融入城市基建,扮靓城市妆容。
同时,“深化”黄帝文化内涵,理顺时代传承的脉络,明晰历史演进的图景,研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同样重要。在独峰书院,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寻黄帝文化根源;踏进仙都,各级媒体、流量网红明星用笔触和镜头记录好山好水,助推黄帝文化“出圈”。
通过发展现有的黄帝文化产业,缙云正“衍化”出传统事物的新风貌。带仙字logo的笔记本、雨伞以及农产品、工业品仙字包装等,“把仙气带回家”系列本地文创产品的研发让黄帝文化进入日常生活,实现更多创意价值。
祭典的溢出效应正在逐步显现,释放出磅礴的动力。“我们计划让轩辕黄帝祭祀活动走向大众,让更多人参与祭典,接受精神洗礼。”缙云县黄帝文化发展中心主任蔡利伟介绍,最近举办的百名浙商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活动效果就比较明显。
“祭祀轩辕黄帝让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刚刚参加完百名浙商祭祀轩辕黄帝大典的浙商代表田宁说道。通过广泛凝聚各界人士的民族认同感,轩辕黄帝祭祀活动将充分释放黄帝文化品牌力量,为缙云建设开放之城、魅力之城,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从祭典出发,“四化”品牌行动正逐步推进,黄帝文化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角角落落,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浸润万家,催生出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逆势破局 小城蝶变迎发展
走进初夏的仙都景区,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驱散疫情带来的阴霾后,景区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路边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随着黄帝文化品牌的打响,愈来愈多游客、大咖走进缙云,走进仙都,在鼎湖峰下尽揽秀丽山水,在黄帝祠宇感受厚重的历史底蕴。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惊奇!惊艳!无法复制的风景,独一无二的体验,就像绝世的美人。”不久前的五一假期,青年艺术家李玉刚与仙都缙云一相逢,便被这里的高山溪流深深吸引。
依托黄帝文化品牌,仙都迎来跨越式的发展。一座风光旖旎的景区村落就地建成,涵盖摄影、咖啡、汉服等多种主题。当前,景区的轩辕文化街已有民宿农家乐252家,床位6567个,餐位1万余个。“2021年,仅是我们的核心区域村鼎湖村的村集体收入就达到13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仙都街道党工委委员潜锦江说,2021年仙都景区接待游客数量189.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38.56万元。
为促进黄帝文化“有形化”,仙都的文创产品正不断发力聚拢人气。“去年夏天,丽水首支文创雪糕‘仙境奇冰’引无数游客打卡,推出仅一个月销售量就达1.5万余支,实现营收近30万元。”潜锦江说道,文化的力量正带动仙都全方位的成长与裂变。
仙都与青壹坊、西泠印社等知名文创企业合作,深入挖掘黄帝文化等内涵,以“把仙气带回家”为主题,开发了60多种文创产品,并在景区开设第一家文创直营店,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021年10月以来,“把仙气带回家”文创直营店已实现85万元的营收。
随着仙都景区和黄帝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辐射效应正遍及全县乃至全省。缙云旅游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旅事业蒸蒸日上。小火车开进了笕川花海,蛟龙大峡谷架起了玻璃栈道,羊上展开了低空飞行的新翅膀。2021年,缙云县接待旅游者37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6亿元。
旅游业见效的同时,依托黄帝文化IP强大的影响力和衍生性,缙云烧饼、轩辕黄茶、缙云爽面等农产品产业飞速成长。缙云烧饼作为缙云县传统小吃,又称“黄帝饼”“轩辕饼”,有“炉传三百世 饼香五千年”之说。小烧饼蕴含大能量,借助品牌优势,2021年,缙云烧饼产值达到27亿元,从业人员达2.3万人。
城市发展的底气远不止于此,文化的力量撬动了商业版图的腾飞。越来越多人看到缙云、走进缙云、扎根缙云,缙云人能吃苦、敢创新的“梅干菜精神”感染着每一个来到这座城市的人。在外部发展环境越来越严峻复杂的大背景下,在受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动荡愈演愈烈的特殊时期,缙云逆势破局,化“危”为“机”,招商引资“不断档”“不断链”,全年引进项目3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实际到位内资31.4亿元。
一张用黄帝文化书写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正飞入千万寻常百姓家,为缙云注入隽永的文化基因,锻造出更加深厚的文化底气,为迈向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
(本版图片由缙云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