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
找到契合点和平衡点
高考结束后,考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志愿填报。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但又比较迷茫,感觉无从下手。一方面考生对自己的特长、爱好不甚了解,或者说是对自己未来发展和选择还没有深入的思考,因此很难做出较为准确的选择;另一方面是考生对大学、专业的陌生,对大学人才培养、就业、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了解。
报考志愿除了与分数有关,最重要的是在分数、个人特点、学校专业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契合点,如何结合自己的分数更好的在选学校与选专业之间找到平衡点。志愿填报是个性化选择,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如果能提早确立比较明确的专业兴趣或者职业发展方向,使志愿选择更科学,将来发展一定也会更顺畅。
明白了高考志愿填报实质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契合点和平衡点的本质,在厘清思路中紧紧抓住这些影响因素,考生从自己的内心需求出发,做好自己的学涯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适当了解大学和专业,认真分析往年录取数据,应该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理想学校和专业,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一是理思路,明方向。在高考结束后,考生与家长就应该开始为志愿填报理清思路,或者说做好考生的人生规划或职业规划或学业规划。即理清为什么读大学?怎样读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还是就业?今后想在哪些区域发展?在哪些行业从业等。理清了这些思路,也就基本明确了志愿填报选择哪些区域和城市的高校,选择什么层次的高校,选择哪些专业。
二是找对标,定草案。在有了较清晰的思路,明确了求学方向(城市、高校、专业)后,从网络上收集近三年各段的投档线,按位次号降序排序,以筛选的方式删除不符合自己要求的院校和专业。一旦高考成绩公布后,就可以在表中找到自己对应位次号的位置,向上挑选40~60个自己喜欢的院校专业志愿,再向下挑选60~90个自己可以接受的院校专业志愿。从而形成100~150个填报志愿草案。
三是重策略,谋突破。在选考科目限制的专业选择上,要确定优先顺序。建议顺序:要求三门选考科目>要求二门选考科目>要求一门选考科目>要求选考科目二选一>要求选考科目三选一>无选考科目要求。并且在六门选考科目中,可以分别确定优先顺序,如物理设为最优先级,其次化学,等等。根据这一选考科目确定的优先顺序,考生和家长再对原确定的填报志愿草案进行排序和删减,甚至还可在原排序表中,再向上选择几个冲刺型的志愿。
高校当年新增专业,也是志愿填报必须考虑的一大要素。因为新增专业没有往年录取数据可供参考,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如果仅仅参考往年的录取数据,就非常容易忽略,这也是各校新增专业往往录取分数偏低的原因。因此,适当重视选报新增专业,也可能会取得新突破。
中外合作院校和专业,也是今年低分考生上好大学的突破口。因为受疫情及其他因素影响,近两年中外合作高校或中外合作项目普遍降温,今年虽然可能有所回升,但也不容乐观。其实有些高校中外合作招生专业,进校后是可以转专业到非中外合作专业的。因此,这应是一个捡漏的方式,当然如果选择某高校的中外合作项目,一定要咨询该校中外合作专业转专业的详细政策。
四是究细节,保成功。在基本确定志愿填报的院校与专业后,考生还应逐个查找相关院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各高校、各专业对外语语种、身体状况、性别比例、单科成绩等是否有特殊要求,对照自身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就应该删减相关的志愿。只有符合要求才能避免投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重视招生计划的变化,可以避免考生掉坑。各专业录取分数容易受招生人数的影响,因此考生在志愿填报时,要善于对所选择志愿的招生人数进行往年与今年的比较,从而评估分数(位次)可能的变化。
经过以上四步,考生基本可以形成自己的80个志愿了。这时,再根据“冲、稳、保”原则,依据考生的规划、兴趣、特长,在保持一定梯度的情况下,对80个志愿进行排序组合即可。根据近年来考生志愿填报与分数的契合度越来越高的特点,建议冲稳保可按30:30:20的比例进行选择。
总之,志愿填报不难,关键是考生要知道自己要什么。相信考生可以以认真的态度,合理的定位,科学分析各高校和专业往年录取数据,详实了解高校和专业的特色,找到影响志愿填报各方面因素的契合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平衡点,科学填报,被自己心仪的高校与专业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