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促共富须抓“主业”
陈晓伟
如何深刻理解把握民营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这不仅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推进共同富裕,民营经济到底能干什么、该承担些什么,社会上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首先要明确民营企业的“主业”——把企业的分内事做好,带动高质量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履行社会责任等。
持续创造财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持续创造财富,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民营企业促进共同富裕,首先就要在持续创造财富上做文章,在做大“蛋糕”上再立新功。一方面,要致力于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创造更多的社会精神财富,大力开拓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事业,推动精神共富。
持续吸纳就业。就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民生的“稳定器”。只有实现充分就业,共同富裕才具备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这些挑战都对充分就业形成了巨大压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任务时,明确要求在建设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上探索突破。民营企业是我省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贡献了我省八成以上的就业。当前条件下,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既需要党委、政府积极创造条件、解除其后顾之忧,亦须企业自身积极努力、主动有为。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当前阶段,继续做大共同富裕财富“蛋糕”,已无法再依靠人口红利、低价格资源要素,而是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也是民企跨入新发展阶段、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并非无法突破。近年来,我省不少知名民企在科技创新上着实下了一番狠功夫,一些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突破确有可取之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对民企创新发展着力加以引导,对民企加大研发投入作出政策激励,积极搭建民企与浙大、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合作对接平台,赋予民企在科研项目攻关方面的重任。民营企业应转变理念、顺势而为,正确认识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长效之功和根本性作用,积极参与“揭榜挂帅”,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更多本土跨国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既是“为富要仁”的道德要求,也是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所在。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形式多种多样,并非只限于公益慈善活动。凡是有利于增进员工、客户和利益相关方价值、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增进社会民生福祉的行动,都属于社会责任的范畴,而非仅仅是简单的“捐款”。这一点,社会和企业都应有正确认识。总而言之,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就是要求企业从“利润本位”转变为“价值本位”,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作者为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