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和教师思政融合发展
蓝汉林 编辑 章忻 周宇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多次强调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提出了“大思政课”理念。对于以立德树人为立身之本的高校而言,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进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和教师思政的融合发展。
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和教师思政融合发展是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浙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提高浙江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重要方式。
它的内涵要义可以从4个维度来阐释:一是思想根基的一致性,即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增强教师的政治意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二是核心内容的交融性,即保证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发展,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三是机制建设的系统性,即确保立德树人能够内化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四是实施方法的联动性,即坚持课堂内外、虚实空间的有效联动,助推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和教师思政融合发展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首先,建立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的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只有厘清三者融合发展所需要的理论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寻找具体的契合性理论,这之中既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也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理论,还包括教师教书育人理论以及教师和学生成长发展理论,它们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框架,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其次,建立统筹推进的实施体系。在思政课程中实施优选计划,以元素库建设提供课程思政之“源”,以案例库建设提供课程思政之“鉴”,以示范体系建设提供课程思政之“窗”,充分发挥浙江“红色根脉”的资源优势,重点突出红船味、浙江味、新时代味,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浙江辨识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在课程思政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培养计划、进教学大纲、进教材和课堂,确保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协同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覆盖。在教师思政中通过党建引领、全程培养、标杆示范、制度保障强化教师思政意识,提高教师思政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引领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水平思政浙军,实现教师思政与课程思政双向赋能。
最后,建立提质增效的方法体系。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制定评课、督导、预警、评估多位一体的质保方案。推进科教联动、产教联动、线上线下联动、一二三课堂联动,形成全员全领域立体贯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通过数字化改革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创新,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和教师思政的融合发展提供精准化、定制化和个性化的支撑服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重塑。
【作者为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