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柔性电子技术的“硬核”发展模式

陈心意 步文勇

  11月18日,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在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浙清柔电”)考察时,对该院科技攻关进展表示肯定。近年来,嘉兴科技城正上演科研载体创新的“速度与激情”,这其中,成立于2017年的浙清柔电成效显著。这一切,与该院创新探索柔性电子技术的“硬核”发展道路密不可分。

  深耕“三模式”,前瞻性布局柔性电子产业。浙清柔电专注做学术与产业中间段的工程化和工艺研究,聚焦柔性芯片及微系统、可穿戴技术与医疗健康、智能感知与工业物联网等三大业务方向,形成涵盖电子信息、健康医疗、智能制造等产业的科研成果工程化业务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区域经济发展。

  “建院之初,浙江省政府明确以‘一院、一园、一基金’的模式整体推动柔性电子产业在浙江的发展。即研究院开展柔性电子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集聚高端人才、搭建产学研平台,转化技术成果。柔性电子技术产业园配合政府进行相关产业项目引育,打造柔性电子产业生态。柔性电子产业基金为柔性电子产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浙清柔电负责人介绍。

  自成立以来,浙清柔电持续深化校内校外联动发展模式,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参与,面向应用端挖掘需求,全力攻关,形成柔性电子产业的多环节可持续合作模式。同时,沿着“校内虚体、校外实体”的特色道路,浙清柔电将清华大学柔电中心的前沿基础研究拓展到面向产业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实效化、科技成果产业化。

  打造“三平台”,夯实科研载体“基建”。浙清柔电汇聚创新资源,打造科研、产业、成果转化三大平台。建院至今,浙清柔电通过与浙大、上海交大、京东方等成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等,打造柔性电子专业化高端科研平台,持续吸引新材料、科学仪器、智能装备、汽车电子等领域的优质企业落户,并为相关企业提供研发指导、共享设备、技术测试、产品检验等服务,孵育企业发展壮大。目前,浙清柔电共引进和孵化相关企业28家,注册资本达1.71亿元。建院4年来,浙清柔电依托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科研设备累计投入超亿元,提供一流的成果转化平台。

  改革创新,以需求导向推动快速发展。围绕国家需求、市场需求,浙清柔电建立了“潜在需求—技术应用示范—创新产品研制—应用技术研发—基础研究”的逆向技术创新链条,并发挥体制灵活的优势,建立事业部制、PI负责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4年时间,集聚一支超200人的科研团队,硕士及以上占比超80%。承担国家级项目34项,取得10余项涉及生命健康、航天航空、重大工业装备检测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应用突破。同时,浙清柔电为人才提供更多发展舞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浙江省柔性电子制造业创新中心、柔性电子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

  未来,浙清柔电将以打造国家一流工业技术研究院为目标,在建设全球柔性电子关键技术研发高地和产业策源地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柔性电子技术的“硬核”发展模式 2021-12-31 浙江日报2021-12-3100018 2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