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水“稻”渠成绘出彩色乡村

孙晨昱

  “90后”王运,建德钦堂乡蒲田村人,祖辈世代为农。王运家在蒲田村算得上种粮大户,但传统农耕土地利用率低、利润微薄。老一辈人对土地总有一种特殊的眷恋,年轻人却渴望生活在城市里。

  当时大学刚毕业的王运留在杭州从事铁路客运的工作,父亲抛来了“橄榄枝”,希望王运回家乡“继承家业”,打理稻田。“种田能有什么出息?城市机会多,你看我们同学哪有回老家的呀。”同学这样劝说。王运思考了半年时间,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回到了蒲田村。

  万事开头难。2010年王运成立了建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虽有着父亲的指导和帮助,但自己实践起来还是走了不少弯路。种子没选好、育苗缺步骤、插秧插太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否则直接影响收成。好在王运年轻肯学,有韧劲,专门去农业学校进修,请教了许多老师傅。

  2013年,王运决定引进智慧农业,那时蒲田村的农业用电接的是公用线路,数智型设备的进驻给用电增加了压力。国网建德市供电公司员工主动上门对接,制定用电方案,建议增设配电房,保障水稻种植的用电稳定性。一个小小的配电房,几百亩土地用电稳定就有了保障。这给了王运信心,鼓足了劲,干脆一次性再多承包了些土地,好让新装的配电房有用武之地,土地承包面积从750亩扩大到了1500亩。

  与此同时,国网建德市供电公司特地成立了服务小组,主动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基地的灌溉抽水设备、虫情测报灯、小型气象站、实时监测平台等进行了专项用电检查,客户经理结合设备情况与王运深入交流,提供24小时随时用电咨询服务,实现用电、报修一条龙服务。王运的水稻基地在时间和管理上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我家的20亩土地顺利种上了彩稻,供电稳定帮了大忙!”

  水稻越种越好,种粮、售粮、包装、推广,王运需要人手帮着自己一起干。就这样,蒲田村的农民纷纷加入,但解放了自己的双手,40台烘干机和35台包装机,国网建德市供电公司员工一个一个进行用电安全检查,保障了产量,稳定了收成。在科学的管理下,融合“产+销”的模式,现在王运手里的土地多达2000余亩,亩产量达658斤,惠及1000多户人家,获得了“全国优良种粮大户”和“最美杭州人——十佳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G20杭州峰会时公司引进了彩色稻米,在稻田上“绘”出各种图案,入选了浙西旅游休闲目的地。王运用十年的时间回答了什么是传承和坚守。她视农业为信仰,用勤劳和智慧结出了富裕的果实。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不止是口号,也是铺路人、是指明灯。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水“稻”渠成绘出彩色乡村 2021-12-31 浙江日报2021-12-3100015 2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