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自然资源

临安:“三生”空间为何有“三美”

  3年前,浙江省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杭州市临安区以此为抓手,走出一条具有临安特色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路子。如今,临安天目山镇周云村等3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开花结果,入选了省自然资源厅公布的2020年度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省级精品工程名单。

  重现山水田园新图景

  2018年,围绕天目山镇建设宜居型的现代田园乡镇新目标,临安开启天目山镇周云村等3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该工程项目区内的藻溪村、周云村、严家村位于临安市域中部、天目山镇南部,区域总面积30.05平方公里。总户数1408户,人口4153人。工程按照“全要素、多形式”模式,开展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治及生态修复,促进农房集聚、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农田提升项目,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76亩,旱改水21亩,建设用地复垦83亩,耕地质量及连片度得到提升,形成了质量稳步提升的农业生产新格局。

  以村居迁并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带动乡村更新发展,促进建设用地集中集聚,逐步改变村庄用地分散的局面;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机融合,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工程配套建成藻溪村老年食堂、周云及严家文化礼堂、休闲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造田即造景、自然即生态、农业即景观”的理念深化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项目区内环河南路、藻严线、藻百线及滨水绿道等道路改造和修建工程。结合村庄内部庭院改造、辅房整治、拆违治违、电力上改下、河道山塘整治等,村庄面貌得到改善,重现山水田园新图景。

  耕保从“要我管”变“我要管”

  目前,项目区内已有600余亩耕地实现了规模流转,并与临安区农合联(供销社)合作,建立了粮食核心示范基地,打造互助互利、民主管理、规模经营的粮食生产“产业联合+”模式。同时,周云村举办天目山芒种农耕节,打造“天目好味稻”品牌,组织插秧比赛、稻田旗袍秀等活动,稻田里热闹的景象引客来。

  为了保护整治后的耕地,周云村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全省首个耕地保护协会,下设耕地保护巡查、生产技术推广、法律政策宣传和涉土纠纷调解共4个小组。田野上竖立着耕地保护协会公告牌和“田长”标志牌,牌子上分别写着村耕地保护协会的名单、责任分工、工作制度以及“田长”相关信息。耕保协会成员和“田长”相互配合,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制止非法占用耕地行为,使得耕地保护从“要我管”转变为“我要管”。

  “藻溪村、周云村、严家村从过去的村貌杂乱、房屋混杂、道路狭窄的村庄,如今逐步建设成为庭院精巧、道路宽敞、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初步显现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美丽村庄的‘三美’融合业态,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土地整治带动土地流转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路子。” 天目山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功的“密码”是什么?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掘项目区特色资源,将村庄环境整治、城乡空间生态提升相结合,突出产业的业态叠加和多功能产业发展的创新,适度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旅游开发,建立舒适、丰富、有趣的乡村空间与景观。结合土地整治工程,积极推动土地规模流转,构建“农业+”模式,以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和高水平的农业开发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据悉,近年来,临安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将土地和生态要素有机结合,不断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带来空间重构、山河重整、乡村重生,形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工作格局。


浙江日报 自然资源 00009 临安:“三生”空间为何有“三美” 2021-12-02 23429414 2 2021年12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