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跨界农民”收购农家菜,千余农户——
种出精品菜,增收“方向明”
本报记者 钱关键 共享联盟柯城站 郑晨
每天上午九、十点钟,是衢州早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配仓库最忙碌的时候。只见一辆辆满载刚采摘的农家菜的厢式货车,从这里鱼贯而入,经过10余名员工认真地检测、拣选、分装,农家菜被快速发往杭州、台州、上海等地,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有空没空,方向明就会到仓库转一转,看看菜的成色。作为早田公司董事长、一个“有点不一样的农民”,方向明说话洪亮、条理清晰、自带气场。从来料加工到“跨界”做农业,20多年来,他坚持和农民交朋友,以市场经济意识、标准化理念带动山区发展,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衢州“跨界农民”收购农家菜,千余农户——
种出精品菜,增收“方向明”
本报记者 钱关键 共享联盟柯城站 郑 晨
深入山村“淘”好菜
“你看这里云雾缭绕、小桥流水,像是世外桃源。”11月下旬的一个早上,记者跟随方向明,从衢州市区驱车1个小时,来到海拔400余米柯城区七里乡上门村收菜。
只见村小卖部门口一条狭窄的水泥路上,十几位穿着朴素的村民或挑着担子、或拎着篮子,将自家种的青菜、芹菜、包心菜、大白菜等摆成一长溜,等着早田公司的收菜员来过秤。见到方向明,村民们围了上来,热情地打招呼。
上门村党支部书记傅钦辉介绍,村庄有150户470人,如今留守在村里的约120人,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他们在家没什么收入,唯一的“本领”是种菜。以前,村民卖菜要跑到45公里外的柯城区农贸城,山高路远,来回起码要一天,很费工夫,所以种菜的人不多。2016年,方向明发动村里人种菜,慢慢地种菜的人多起来。
“这都是早上刚摘的。”63岁的村民雷世樊,当天采摘了青菜、大蒜、葱等,分3次挑到小卖部门口。雷世樊是低保户、体弱多病,他妻子也有残疾,行动不便。“今年种菜已有2万多元收入。”雷世樊说,这得感谢方向明。
方向明介绍,刚开始他提出让上门村农户种菜,一些人也有顾虑。为让他们吃下定心丸,种菜前,他就与农户签约,每户先发3000元预付款。经过几年发展,上门村的签约户从6户变成了43户。村民们介绍,在蔬菜销售旺季,早田公司的货车,每周一和周四都会来村里拉菜。
“雷邦柳:青菜75斤,大蒜叶40斤;琴巧:胡萝卜30斤、葱20斤……”记者看到,现场的蔬菜有十来种,每个人的账目都被记得一清二楚。不一会儿,货车装走了16筐共五六百斤青菜,还有几百斤的大蒜叶、葱等。
“像现在这个时候,来一次青菜就能收四五十筐。”方向明说,这些菜,一部分通过线下订单,配送到一些单位、公司的食堂;还有一部分通过“叮咚买菜”等网络平台卖到杭州、台州、上海等地。“农家菜,吃起来比大棚蔬菜更加原汁原味。”
以心换心感动多
除了上门村,在七里乡的少林坞村、治岭村,九华乡上彭川村,双桥乡高田村等地,都有方向明的签约农户。目前,和方向明签约的农户已有千余户。
蔬菜的品质能保证吗?农户会不会马虎对待?对此,方向明的回答是:“不会。”
方向明说,他和农户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况且,他们对蔬菜品质也是层层严格把关。接着,他介绍起了他的“四定”模式——“产前定心、田头定标、产品定质、市场定量”。因为坚持高品质,他的菜在市场上很抢手,比同类蔬菜的售价常常能高出30%。另一方面,对农户的收购价也比市场均价高。
“除了生产前有预付款,在中间环节,我们在每个村都设了一名经纪人,统一管理农户生产,落实统一标准,监督、检查种植、施肥等情况。”方向明说,农村是熟人社会,经纪人又非常了解村里的情况,再加上严格检测,很难出纰漏。
方向明1995年涉足来料加工,高峰期,整个衢州有4000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帮他赶货。经过20多年走村串户,方向明带动了一批人增收,也培养了一批农村经纪人。正是这批“追随者”,让方向明有了“跨界”农业,创办早田公司的底气。
因为对蔬菜品质严格把关,2016年,早田公司成为G20杭州峰会的食材供应商。这一年,他开始直接和农户对接。高田村、少林坞村、治岭村……有的村海拔高,有的村近水源;有的适合种茄子、黄瓜,有的适合种大米、番薯。就这样,5年时间,方向明将山区不少零星地块,像珍珠一样一颗颗串起来,搭建起一个服务城市消费者的平台。
为了提高农民的产量,方向明还在大山深处建立了300亩蔬菜示范实验基地,并经常派专家向农户传授新的种植技术,帮助农户选育优良种子。
以心换心,方向明的热忱服务,换来了农户的鼎力支持。今年8月。方向明接到一个客户电话:急需农家土豆。此时并不是土豆收获的季节,但了解这个情况后,上门村10多个农户一下子凑出近千斤土豆。
“有些土豆原本是农户留给自己吃的,现在都卖给了我。”说起这些,方向明很感动。
以后更要卖生态
“去年,带动农户卖了1600万元农家菜。”方向明说。
从来料加工到“跨界”做农业,20多年来,方向明与农民“相亲相爱”的故事,被媒体广为报道。两年前,方向明灵机一动,将相关报道收集起来,在公司楼上做了一个“农民的故事”展馆。
“没有方向明,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展示墙上,当地媒体的一篇报道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这话的人是柯城区上彭川村村民方焕森。他自幼家贫,兄弟姐妹众多,到了快30岁还没娶妻。1999年,他跟着方向明干来料加工后,不仅娶了妻,还花60万元建了新楼房。这几年,他又跟着方向明种菜,年收入达20余万元。
上门村经纪人邵土英,跟着方向明干来料加工已有23年,如今也“转行”种起了菜。
这样的故事还有不少。这几年,方向明的来料加工业务量有所下降,但他通过卖农家菜,让千余农户每年人均增收三四千元。
“做农业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不能只看眼前。”方向明认为,前几年,他还专程到韩国学习现代农业,发现韩国本土农特产品大多比进口产品贵。“衢州有绿水青山,生态农业肯定有前途。”方向明说,想更上一层楼,不仅要卖产品,以后更要卖生态。
为更好地推广农家菜,方向明在衢州市区开设“百桔园农庄”和“衢州故事”餐饮体验中心,吸引了一大波人气。这几天,他又在为引进杭州一个知名的直播团队忙碌着。他愿意为直播团队免费提供办公场所,但有一个要求:教会早田公司的员工直播卖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