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德清乾元:文化会“呼吸”,古城焕生机

  书香古城,薪火相传

  德清,一个富有诗意的地名,一座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她的人文根脉,在德清区域中心的一座古城——乾元。

  2200多年的建制史和1300多年的县治历史,赋予这座古城丰厚的人文底蕴和儒雅的人文氛围。

  千百年来,这里的每一处山水、每一条街巷,都蕴含着仁德清馨的感人故事和绵延寥廓的书香气息。孔愉放龟、戴继元舍身救人……望族寒门,都有忠勇贤孝、仁义慈善的故事,一个个道德佳话代代相传。

  散落在乾元城镇街巷的一幢幢古建筑,诉说着他们曾经的高光时刻:一座小城,自唐以来,居然出了200多位进士、三状元、一榜眼、一探花、几十个翰林;涌现了唐代书法家沈传师、宋代高僧赞宁、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当代红学家俞平伯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非遗传承和保护有力,拥有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非遗2项。

  而今古城薪火相传,生机勃勃。

  踏上古县街,可以看到2014年装修一新的德清孔庙巍峨,彰显着这座书香古城的千秋文脉。不远处的清河桥,始建于北宋年间,已有近千年“高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刚刚修缮完工,继续展示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乾元,像这样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处。

  踏进乾元幽雅的小巷里弄,就仿佛踏进了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光荣与梦想的映照。乾元两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拥有70多条老里弄,在近年的美丽城镇建设工程推动下,展现出别样的小城生活情调。

  谈家弄怀旧与现实交融,古朴的墙画和江南的粉墙黛瓦,构成了别样风情,吸引了无数游人驻足徜徉。

  余不弄,一条古老的弄堂,现在则是乾元镇的文化核心区,也是乾元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里弄。余不弄在近年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修葺古建筑,恢复老功能,融入新元素,先后建成修吉堂国学图书馆、镇文史馆、镇非遗馆和其他市民休闲功能。围绕传承崇德尚清、国学书香和非遗传习三大主题,开设国学讲堂、清溪书场、乡音党课、巾帼讲堂、文明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载体,开展“德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移步换景。眼前,沿溪而筑的水梦苕溪景观徐徐展开,左顾亭、半月泉等文化遗迹改造与开发的蓝图正在进行中,乾元山公园、大家山公园、城河公园等点靓城市。

  一座千年古城的人文韵味,正在以宜居宜游的生态,诠释诗意人居的上佳意涵。

  综合整治,“颜值”焕新

  看得见的古城迭代更新,看不见的文化薪火相传。

  随着1994年县府的搬迁,乾元这座旧城的基础设施逐渐老化,建筑日显危旧,街道拥堵,已经满足不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6年,乾元镇提出了将乾元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千年文化古城、休闲生活慢城的总体目标。在2.5平方公里的区域,全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县街、直街、南街、务前街……城镇主要街道,立面全面整修改造,管线全部统筹地埋。曾经“老旧”的街区,面貌一新,明清、民国和海派等不同风格的景观焕然呈现。

  谈家弄、影院弄、丁家弄、余不弄……每一条背街里弄,老房全面修葺,违建全面拆除,雨污实现分流,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古桥古树、街边巷口,每一处节点,得到精心打造,成为市民随处可以小憩的微型景观。

  通过构建“大城管”格局,推行“三长制”管理模式,干部挂帅,分区包干;群众参与,助力创建。全域化实行智慧城管。城镇顽疾被一一攻克,交给广大市民的,是一个井然有条的城镇秩序。

  历时3年多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乾元镇做足了山水文章——

  乾元山,古县城的屏障,现在是气势恢宏的乾元山公园;百凉山,蜿蜒而上的登山步道,可以登临望远的玻璃栈道,成为一处网红新景;历史街区溪东街被打造成凸显明清风情的“水乡古街”;长桥河公园,如今凭栏亲水,更显其美;古老里弄丁家弄,原址新建,成了古色古香的商业步行街;蕴含德清人文意义的左顾亭旧址,已被打造成具有宋代建筑风格的左顾亭公园……

  “千年县城”有着其独有人文与书香气质。修复一新的千年县学、德清孔庙,向你述说千百年来古德清的人文书香;修旧如旧,有机更新的望族古宅,打造成修吉堂国学图书馆、乾元镇文史馆等文化场馆。古城的文化核心区,在改造后的余不弄闪亮呈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乾元镇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注重一二三产对接协调,围绕东立花园、飞云机械、丁家弄商业步行街等重点区块和科技创新、乡村旅游、文创经济、港口经济等重要产业,选商引资,积极培育新业态。

  同时,通过举办小城镇建设发展论坛,邀请专家把脉,与大型集团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凝聚发展合力,绘就发展蓝图。

  经过3年多的努力,乾元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骄人业绩。旧城有机更新项目获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获评“省级样板”。

  接力初心,续力前行

  古老乾元,散发着勃勃的生机活力,背后是乾元人的接力初心,续力前行。

  近年来,乾元人秉承“见山望水,文化传承,统筹民生”原则,高标准制定书香乾元建设和保护规划,投入6.9亿元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民居进行整修保护,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省级园林城镇。

  乾元人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保留古城肌理和历史风貌。“一策一品”整治提升六大主干道和72条里弄。从拆违入手,统筹推进“风情小弄”谈家弄建筑立面改造、“蜘蛛网”清理、青石铺路,在公共空间植绿布景,修缮集古斋等历史建筑。以“政府引导、居民主体、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运用“收购、加固、重建”3种模式加快危房治理。2020年完成全镇1200余套D级危房清零,今年正在实施3000套C级危房治理。不遗余力治理老城区危房,是乾元古城复兴的精彩一笔。它一方面有机更新老城区活力,提高了原住民的居住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城乡共同富裕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真实样本。

  乾元人推进乾元镇书香文化传承。立足“千年古城书香乾元”定位,传承古县城文化、书香文化、本土道德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并实现文化重现,建成余不弄文化核心区,打造乾元镇文史馆、非遗馆、国学图书馆、孔庙、左顾亭文化公园等一大批文化场馆和节点。启动新建德清俞氏文化展示馆、德清县非遗体验中心、民间(古钱币)收藏馆,每年举办“浙北乾龙灯会”、“书香乾元·乡饮宾礼”乡贤论坛。

  乾元人提升文旅融合发展动能。依托古城历史文化优势,探索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仿古建筑集古斋进行修缮,打造乾元“古玩城”,每周五举办古玩集市,网红线上直播带货等。高标准改造里弄危房,建成高端民宿“旧城记”、丁家弄美食街,开建低密度住宅小区“书香家园”,启动孔庙文创园建设。开建旅游集散中心,创建4A级景区镇,打造“千年古城书香之旅”“美丽乡村亲水游”等特色线路,积极开发“古城探幽”“孔子课堂”“国学夏令营”等中小学研学课程。

  复兴中的乾元,坚持“千年古城,书香乾元”的总体定位,正从古城营建、精神内涵、产业传承3个角度挖掘德清古城价值特色和保护底线,以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新型产业功能培育、特色街区营造、文化景观重塑、生态空间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为古城复兴路径,通过“双核”驱动、“双修”联动、产业“融港”、生态“融杭”等区域复兴联动,带动古城周边复兴联动,使乾元成为德清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样板镇,实现“千年古城”的全面复兴。

  千年古城焕发新颜,“老县城”实现华丽蜕变。一幅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的“千年书香古城”画卷正徐徐展开。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德清乾元:文化会“呼吸”,古城焕生机 2021-11-10 浙江日报2021-11-1000009 2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