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峻——
我为新区招“大咖”
见习记者 拜喆喆
这是崔峻从上海搬来宁波杭州湾新区的第8个年头。
8年足够长,现任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崔峻,已经过上典型的“长三角通勤人”生活:周一到周五住在新区的人才公寓,周五晚上错开晚高峰后,从杭州湾跨海大桥自驾回到上海。他养成了在路上听书的习惯,前两年是听管理学类的书籍,最近开始听阳明心学相关的书,“在大桥上听书,有时候余光瞟到海面,觉得心情和视野都开阔起来。”
11月4日,崔峻的行程排得很满,接待创业者、准备各项材料、沟通引进专家……如果时间允许,他还要去一趟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也都很熟悉他。
2019年,顶尖学者张清纯教授接受了复旦大学抛出的橄榄枝,成为特聘教授。崔峻第一时间联系到他,邀请他共同组建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所。2020年7月,崔峻和张清纯等人来到杭州湾新区,吹了海风、看过湿地,望着已经建起的大片产业园,张清纯说:“崔院长,这里有回家的感觉了。”崔峻心里有数了。
吸引高端人才是有连带效应的,引进一位,就打开了一扇门。
11月4日,崔峻接待的这位教授就是张清纯在清华大学求学时的同门。工作餐时,教授分享了他对半导体行业的理解,从历史沿革到如今的发展,学化学的崔峻却每一句都能接得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3年来,崔峻看了许多本书,和许多专家探讨过,从园区孵化到投融资,他一点点汲取行业知识。“在专家面前不露怯,是我们赢得对方信任的第一步。”他说。
崔峻最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总建设经费数亿元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所上。没有外出公务的每一天,崔峻都要跑一趟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厂房怎么样了?经费到位了吗?一次次对接的意义是不断和新区政府互通进展,以期获得更多支持。他希望,通过建立研究所,吸引上海乃至长三角各地区半导体产业的优秀团队和人才。
让崔峻安心的是,新区的人才板块正在慢慢补齐。近年,杭州湾新区先后出台“五个湾区”20条、“先锋八条”等人才新政,设立了10亿元人才创业专项支持基金。
崔峻能明显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人才共享红利。高端人才在工作地的选择上更开放了,从前,“社保交在哪里”是他们考虑在新区工作时非常在意的。如今,新区“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政策,大大帮助了崔峻招揽人才。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区试点开展沪上高层次人才引进认定时,突破社保、个税、年龄等限制条件,推行人才分类认定互认,人才职称、职业资格通用等创新举措。
杭州湾新区,向北直达上海,西面不远就是杭州,南面挨着宁波和慈溪主城区,向东入海。崔峻和复旦大学的老友们说:“你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来我办公室散散心,看看滩涂前面的飞鸟。”
崔峻深度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浪潮之中,看着它从一个规划,一点点生出枝蔓,开出花朵,如今等它长成参天大树。作为一个曾经在上海生活过的杭州人,因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他有机会重新扎根浙江,为这片土地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而奋斗。如今崔峻回杭州聚会,中学同学们都会问:“你说,你到底是哪里人?”“长三角人!”这是他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