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钱塘江

生产队里的修船工

  在我们杭嘉湖地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木匠是极为吃香的一个行当。木匠能被选到生产队去修木船的,被尊为木匠中的大师傅。

  学木匠,首先得拜师,拜师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得到肉食店斩三斤肋条肉,捉上一只漂亮的大雄鸡,挑个黄道吉日敬到师傅家,再放8个双响的炮仗,就算拜了师。然后,自然是要跟师傅吃百家饭,起始阶段做简单的小工,学得好的,两年满师。满师后要独立做工,如果师傅名气足够大,徒弟生意必定好。而那些为省钱自学成才的,总是不被人看好,即便手艺好得能做出一只像样的八仙桌,也很少有人邀请做工的。

  木匠做工精良,口碑好的,会被队长请去修木船。这些木匠,都是名闻遐迩的佼佼者,大约一个队也不会超过两个。当年,生产队都有几条木船,载重量2吨或3吨,平日泊在仓库的河浜里。这些船用途可真大,生产队装稻谷麦子卖爱国粮要用,装抽水马达电耕犁要用,到城里卖西瓜或装氨水要用,甚至喂畜牧场里的牲口去湖荡捞水草载水葫芦也要用,时间长了,船会漏水,这就要把坏了的船拖上岸进行大修。

  修船的季节常在夏季,修船师傅会在仓库靠河的空地上打几个木桩,支起足够放一条大船的篷帐,作为修船的临时工棚。然后,队长鸣响笛子,喊来十来个男劳力,把泊在河埠待修的木船慢慢拖拉上来。我所在仁庄小队的修船师傅好像只有阿甫和掌泉两个人,“双抢”时节,别人在田间“大赶快上”,只有他俩对着一条倒扣在地的旧木船,用榔头和凿子在上面“丁丁当当”没完。最后时刻,还需在船缝里嵌上用麻丝和桐油制作成的油灰,再在船身抹上三遍桐油。掌泉师傅是绍兴人,遇到田间息工到篷帐乘凉的人,他会变得诙谐幽默,话像刨花一样多。而阿甫师傅呢,则沉默寡言,只会让手中的木工家什使劲地发出点声响来。我是在五六岁时就认识他俩的,当年我父亲是小队长,几乎每天一早就带着我到仓库操场,召集社员派好工到田头劳作,然后就把我扔在仓库里,让我赶谷场的麻雀,赶累了我就会躲进修船的篷帐,看修船师傅修船。趁他俩不注意时,我就猴子样爬到倒扣的船体上,爬上溜下,有一次竟摔成轻微的骨折,被送至医院。成年后,我在海军特种兵征兵时,居然被X光查出左臂曾经骨折过,想老半天才猛然记起,是那时候顽皮留下的印记。

  昔日生产队的木船慢慢退出了水乡农耕生活的历史舞台,阿甫和掌泉两位修船师傅也已离世。我每每回老家,总会在旧时支篷帐修船的地方驻足半刻,这里现已变作社区文化礼堂,原小队所在的竹林村也嬗变成为全国文明村。我不禁唏嘘感怀,是啊,时代在变迁,我仿佛看见了中国农民美丽的富裕之梦,在这片沃土上冉冉升起。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4 生产队里的修船工 2021-10-17 浙江日报2021-10-1700009 2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