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人物

他累计帮扶3000余名村民增收——

为了乡亲“勇闯天涯”

  丰收时节,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镇叶桥村的蔬菜基地里,一个壮实的身影从绿意盈盈的菜棚里钻出来,捧着刚采摘下的白黄瓜,和我们招呼道:“快来尝尝,可甜了!”

  眼前的苏承波,肤色黝黑,精神饱满,让人很难想象他已经55岁了。他说,因为做着喜欢的事情,所以每天都是“年轻态”。

  “将高山上的农产品卖出去”就是苏承波“喜欢的事情”。他来自景宁县沙湾镇旺水村,在该县率先发展订单农业,与村民签订收购协议,提供农产品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将山村里的新鲜果蔬卖到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目前已带动30多个村庄发展生态农业,累计帮扶3000余名村民增收。

他累计帮扶3000余名村民增收——

为了乡亲“勇闯天涯”

本报记者 水蓝薇 邱建平 共享联盟景宁站 胡伟鸿 通讯员 潘 玮

  “山里娃”不安现状

  走进沙湾镇,一提起苏承波,村民的第一反应就是:“承波这人,有头脑!”

  初中就辍学的苏承波,做过伐竹学徒,经营过超市,还开过客车。再普通的工作,他总能干出花样来:砍竹子时,他会把附近掉落的树枝收集卖掉,多赚一份外快;不满足于在家门口开杂货铺,他独自跑到北京经营商超;成为客车司机后,他又和邻村司机合计,办起客运公司,从“打工人”转身为“苏总”。

  苏承波颇有几分“勇闯天涯”的意气。“当我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后,就要琢磨着转行了。”他一直在给自己设置新的挑战。

  2012年,苏承波已经打拼出了可观的家底:创办景宁第一家物流公司,建起的城乡货运配送网络,覆盖全县70%以上的乡镇。也是在城乡往返间,他有了新的考量。

  “有一回,我们来到一户老人家的田地里,看到满地的奶油南瓜金灿灿的,那得多好吃呀。”苏承波回忆道,但那户人家吃不完,也没有卖货的门路,南瓜只能用来养鸭喂猪,或者留在田里烂掉。

  他看到了大山里的诉求。景宁山清水秀,生态优越,当地高山孕育出的瓜果蔬菜,污染少、养分多、口感好,如果能卖到大城市里去,绝对会是抢手货。然而好货走不出深山,自然的馈赠、村民的辛劳,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

  “我要帮村民把农产品卖出去。”当年苏承波40多岁了,开拓新事业的决心还是很坚定。他也曾是“山里娃”,一想到以后能带着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便干劲满满。

  依托物流公司,苏承波建起了蔬菜配送中心,重点收集散户的农产品。他免费为散户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支持,并统一收购。散户的蔬菜产量和品质均有提高,收购也有了保证,他们的收入明显增加。苏承波的心愿渐渐落地。

  “头三年”步履艰辛

  “搞农业吧,第一年信心十足,第二年困难重重,第三年就想放弃了。”苏承波向记者总结了一番心得。

  在苏承波投身农业的第一年,基地大丰收。他日夜连轴转,白天将农产品从村里运到县城,傍晚出发前往杭州、温州等地的农贸市场,晚上睡在车里,等到第二天凌晨去市场叫卖。连刚读大学一年级的儿子也被他拉来帮工。

  可是,人在外地,不熟悉当地行情。菜价被压低,不被当地人信任,销量不佳,库存积压,新鲜的蔬果眼见着就烂在了仓库里。

  “我真的太心疼了,本来是那么好的东西。”苏承波不甘心,他觉得,只要大家尝到了高山蔬菜的甜头,肯定能成为回头客。

  第二年,他尝试了各种“笨方法”。“卖不出去,我们就把蔬菜免费送给小贩和周边居民。他们吃了后,都等着来买我们的菜呢。”苏承波说,当时自己四处走市场、跑销路、争取展销推荐会名额,还联系企业、机关单位的后勤部门,去这些地方的食堂摆摊叫卖。

  忙活到第三年,苏承波陷入了“人也苦,钱也亏”的境地。“前三年,我亏了700多万元。”他说,因为产品仍然卖不出高价,收购、运输成本却渐长。但也有积极的反馈。顾客对他的产品赞不绝口,有些单位还给苏承波划出了一块门店卖货。

  “他这个人,什么事情都往好处想。”眼看着爱人头发都白了一圈,苏承波的妻子沈玉云十分心疼。苏承波却忙着落实他的新思路:卖农产品,一定要建立品牌,才能拥有议价权。

  品牌化之路提上议程。苏承波将物流公司更名为丽水一山绿色实业有限公司,专注农产品的经营销售,并注册“畲森山”商标。他一手抓质量,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一手拓销路,培养年度会员,一次缴费,全年定时配送蔬果,还开发线上商城,入驻多家电商平台。目前,公司已拥有会员超过万名,与20余家商超单位达成合作。

  “如果能坚持到第四年,你就舍不得离开了。”苏承波步履坚定。

  给自己打出及格分

  “承波,我这里有60多斤野生菌,你一定要来收!”不久前,景宁县东坑镇的菇农吴立明来到展销中心把货卸下,没收钱就走了。“不着急,承波迟早会给我的。”言语间满是信任。

  两年前,苏承波在景宁县城搭建了一处面积2.1万平方米的“畲森山”农产品展销中心,集会员接待、收购展销、加工储存、包装配送于一体,村民、工人、各地的客户在此穿梭往来。

  2017年,景宁打造“景宁600”区域公共品牌,为全县产自600米以上高山的农产品搭建产销一体化平台,苏承波也加盟其中。在政府支持下,他的展销中心一楼成立了“景宁600”综合服务中心,公司的经营范围向养殖业、中药材延伸,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借着品牌化的东风走出了大山。

  目前,该中心的展销产品涉及生鲜蔬菜、菌菇干货、加工食品等60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

  苏承波觉得还不够。他给自己所做的这些工作打60分,“希望我到了60岁,能达到90分。”

  30分的距离,他已经想好了提升的法子——用数字化手段归集农产品的种植、生长、物流等全程信息,做到“用信息展销”;研发新品,以精深加工手段提高农作物附加值;在大城市开出更多的体验店,搭建更多展示景宁山货的“窗口”。

  有想法就有行动。他每去一个地方,都会注意当地最高的楼、最宽的路、最大的门店,物色体验店选址。苏承波期待地说,只要用心、努力,大山里也能孕育出幸福生活,他也能争取到人生中难得的“高分”。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6 为了乡亲“勇闯天涯” 2021-09-24 浙江日报2021-09-2400021;浙江日报2021-09-2400019 2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