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人物

十年间,种群保护技术顾问郑意胜用“三牛精神”育新犊——

舟山黄牛:从濒临灭绝到家族兴旺

  位于舟山定海马岙三星村附近的一片200余亩牧场内,一头头舟山黄牛正安逸自在地啃食嫩草。“袁伯,别担心,这大家伙能吃能睡精神好,就没什么大问题,后续再观察观察。”舟山黄牛种群保护技术顾问郑意胜一边仔细察看黄牛身体状况,一边跟牧场工作人员说。当天清晨6时许,郑意胜得知一头公牛出现流鼻涕症状,来不及吃早饭便驱车往牧场赶,现场确认后才放下心来。

  每一头牛的身体状态、性格特征,他都熟悉。10年间,郑意胜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这里。郑意胜今年58岁,在过去10年里,他以满腔热情投入舟山黄牛种群保护中,使得舟山黄牛从近乎断种发展成如今百余头的种群。今年初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公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收录了948个畜禽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及配套系。其中,舟山黄牛被重新命名为“舟山牛”列入其中。

十年间,种群保护技术顾问郑意胜用“三牛精神”育新犊——

舟山黄牛:从濒临灭绝到家族兴旺

本报记者 林上军 黄宁璐

  勤勤恳恳“老黄牛”

  半路出家学技术保种

  舟山黄牛,老一辈人对它并不陌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它们奔波耕作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但随着机械化推广,大批耕牛被淘汰,纯种舟山黄牛的数量越来越少,濒临灭绝。

  “小时候村子里,随处可见毛色纯黑、高大健壮的舟山黄牛,放了学父母还会叫我去看牛。”郑意胜是定海双桥街道紫微村人,他说,眼看着这个珍贵物种濒临绝后,让他非常着急。2011年,舟山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业组专家调查发现,舟山仅剩40余头舟山黄牛,且实际可用来繁育的只有20来头。保护舟山黄牛已迫在眉睫。民间人士和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建立了舟山黄牛种群保护所。

  这一年,郑意胜下定决心为黄牛种群保护出一份力。当他说出想担任舟山黄牛种群保护技术顾问的想法后,妻子极力反对,但她又拗不过心意已决的丈夫。“都快50岁了还要去学养牛,这不是折腾自己吗?”

  为牛保种育种并非易事,对于“半路出家”的郑意胜来说就更难了。2011年,保护所花费7.2万元从一养殖户手里买了9头舟山黄牛进行养殖。郑意胜以为,这些黄牛能一代代繁育,不断“开枝散叶”。但意想不到的困难却接连发生了——有些牛生病了,有些牛不能生育,甚至还有牛扯断牛绳,跑出去意外死亡了。

  有一次一头小公牛生病了,郑意胜慌了神,就采用村里老人的“土办法”,结果不仅病没好,还把牛医死了。郑意胜既心疼又自责,但他并没就此认输。“既然担任了技术顾问,就一定要对保护所里的牛负责!”他开始一有空就往舟山各个畜牧专家办公室跑,还买了《牛病》等专业书籍认真学习钻研,双休日则在牧场一待就是一整天。很快,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看牛健不健康,就看它鼻汗多不多,眼睛有没有神,胃口好不好,其实就跟人有相似之处。”如今,郑意胜不仅能迅速判断出牛有没有生病,还能给牛打针配药。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不求回报服务养牛户

  眼看着保护所里的牛长得越来越好,郑意胜欣喜之余,又有了新的烦恼:为保证后代基因纯良,舟山黄牛在三代以内不能近亲繁殖,而当时保护所里的牛仅10余头,只有一个家系,且具有繁育能力的数量不到一半。

  “想要解除舟山黄牛濒危状态,仅有这些牛是不够的。”郑意胜开始在舟山各地找牛,还发动农户一起找。展茅、大沙、盐仓、小沙……只要听说哪里可能有舟山黄牛,郑意胜便开车前往。连续的忙碌奔走,他终于将“散落”在各地的10余头舟山黄牛搜集起来。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保护政策不断加码,社会各界力量不断投入,保护所里的牛群从最初的20余头发展到130余头,保护所面积也不断扩大,从一二十亩扩大到如今200余亩。“看着这些牛在我们的抚育下,一天天长大,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站在牧场边,看着眼前的牛群,郑意胜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收不住。

  目前,保护所里成年公牛大的一头有750公斤,母牛也有400多公斤。“真没想到纯种舟山黄牛能长这么好,看看也喜欢。”看着保护所里的舟山黄牛体型健壮,毛色乌黑发亮,附近不少养牛的村民很是羡慕。保护所的牛养好了,郑意胜便想着服务其他养牛户,也希望更多养牛户加入舟山黄牛的养殖中。他主动邀请,让村民的牛来保护所里配种改良基因,还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现在越来越多的养牛户看到舟山黄牛在体格和抗性上的优势,表示出养殖舟山黄牛的意愿。

  “这些年,意胜为舟山黄牛保护做出的努力令人感动,如果没有他,种群恢复不可能这么快。”舟山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业组组长汪尔正由衷赞叹,在他看来,这个身材瘦削的男人,骨子里却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不断探索“拓荒牛”

  开发好更大市场

  常有人问郑意胜,这么多年的辛勤付出,耗费了这么多精力,值不值?每当这个时候,郑意胜都会坚定地说,如果能将舟山黄牛这个珍贵物种完好地延续下去,做什么都是值当的。

  “如果只保护不开发,也不利于舟山黄牛的持续发展。”随着黄牛数量的增多,这个两鬓斑白的技术顾问有了新的想法。2016年,郑意胜只身前往北京,拜访我国著名的畜牧专家陈幼春。他乘坐出租车一路打听,绕了大半个城市终于找到陈幼春的家。“舟山黄牛初生牛犊毛色多为黄褐色,断奶后逐渐变黑色,所以舟山黄牛实为黑牛,体型巨大,全国罕见,世界上也很少见。它在体格和抗性上优于大多数大陆牛,未来市场前景良好,可与日本神户牛媲美。”陈幼春的一番话让郑意胜豁然开朗。目前保护所在给舟山黄牛育种提纯过程中,将优质的种牛留下继续繁育后代,基因纯度不足的则投入市场销售。舟山黄牛肌纤维粗壮、脂肪少、精肉多,口感优于普通黄牛,市场反馈良好。

  为了给舟山黄牛种群延续再上一道“保险”,今年初,在省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下,郑意胜请来全国畜牧总站、浙江省畜牧总站技术人员和浙江省农科院专家,为舟山黄牛采集精液、胚胎,舟山黄牛的优良基因将通过冻精保种、胚胎保种等技术永久留存在国家级家畜基因库和我省畜禽资源基因库中。

  如今,郑意胜又有了新打算,将纯种的舟山黄牛与省内外的良种牛进行杂交,繁育出更加优质的品种。“优质的牛自然受市场欢迎,从而带动农户增收,也能让越来越多的食客品尝到地道的中国‘牛味’。”郑意胜踌躇满志。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8 舟山黄牛:从濒临灭绝到家族兴旺 2021-09-08 浙江日报2021-09-0800011;浙江日报2021-09-0800010 2 2021年09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