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首期之江院士讲坛开讲

工程院院士家乡说“碳”

  本报杭州9月6日讯 (记者 何冬健) 9月6日,首期之江院士讲坛在杭州举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应邀参加。

  之江院士讲坛是省委宣传部和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打造的“金字招牌”。

  “碳达峰碳中和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王金南在讲坛上说,“去年浙江碳排放指标位于全国第10位,人均碳排放位于全国第15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位于全国第25位,‘双碳’工作任重道远。”

  “挖掘浙江的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潜力迫在眉睫。”王金南说,“终端用户电力化,电力生产零碳化,需要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近年来,基于中国高空间分辨率排放网格数据,我国建立起了1km×1km碳排放网格。王金南说,在网格中,浙江排放空间差异明显,高排放区域集中于以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嘉兴为代表的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全省有0.03%的网格年排放超过100万吨,多覆盖火电、钢铁、石化化工等高能耗点源,是实时碳排放精细化管控的焦点。

  王金南是金华人, 对家乡情感颇深。不仅多年来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2019年,他受聘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带领浙大研究团队开展环境规划原理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在金华武义,由王金南牵线的中国科学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即将投入使用,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关键实验平台和基础研究数据。

  王金南认为,还有更多“双碳”举措等待浙江发展完善:如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责任分担机制;加快推进碳中和的零碳能源革命;稳步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优化国土空间提升碳汇能力;构建绿色零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充分运用市场手段促进碳达峰;加快建立碳中和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尤其是碳收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解决传统火力发电厂的碳排放问题;建立健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和方式,建立碳账户和自愿性个人碳收支信用体系;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法等。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工程院院士家乡说“碳” 2021-09-07 23052645 2 2021年09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