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刀客”姚红飞——
三十年磨出一把“刀”
本报记者 王雨红 共享联盟海盐站 范冰洁 朱晓莹 通讯员 沈辉
“因为喜欢才从事这行吗?”“谈不上喜欢,但想把‘刀’做大做强是真的。”
眼前这名“刀客”的话,就像他手中的“刀”,坚定而有力。这把“刀”学名叫做多刃钢板钻,是一种金属切削刀具,可对钢结构材料进行钻孔,无须再进行任何加工,就能直接用于大型工程、轨道交通、机械制造等领域,精度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的1/100。
“刀客”更是一身绝技。30年时间,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行业技术领域带头人,先后主持60多项国家专利产品的研制工作,他所在的企业,也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全国行业的隐形冠军。他叫姚红飞,是浙江欣兴工具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
海盐“刀客”姚红飞——
三十年磨出一把“刀”
本报记者 王雨红 共享联盟海盐站 范冰洁 朱晓莹 通讯员 沈 辉
磨刀——
“围炉”两年炼真金
“今年上半年‘成绩’还不错,截至7月底产值同比增加了20%。”上周五,记者来到欣兴工具有限公司,姚红飞看着手中的报表,嘴角上扬。眼下,姚红飞正带领团队研发一款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的高性能孔加工刀具,预计年底前完成。
欣兴工具位于距离海盐县城半小时车程的澉浦镇六里村,这也是姚红飞土生土长的地方。在这里,姚红飞遇到了欣兴工具创始人朱虎林。而朱虎林也相中了姚红飞那股认真钻研的劲,带领他一起创业。
说干就干。1992年,19岁的姚红飞加入了这家初创企业——只有3个人的小作坊,3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内,放着几台简陋低端的二手机床。大家都是机械加工领域的门外汉,对工艺技术一窍不通。创业之路从修理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开始,积攒了一些经验后,便尝试着接产品订单,缺生产设备就去其他工厂借。那段时间,姚红飞天天辗转于附近工厂“上班”,借别人的设备生产自己的产品。
真金还需火炼。“不能一直‘小打小闹’,要做出口碑。”姚红飞说,成立3年后,欣兴工具开始着手研发新产品——高效钻孔刀具。“制作这类刀具的原材料是高性能钢种,多用于航空领域,热敏感度极高。”姚红飞向记者介绍,克服这一难题,需要利用热处理工艺,稳定产品性能,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简单来说,热处理就是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等工序,使金属材料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获取所需性能的加工工艺,该工艺的水准也决定着产品的上限。上限在哪?“经1225℃高温加工的产品性能最稳定,超过5℃就报废了。”姚红飞说。当时,所有数据都需要人工控制。这对于一家开办仅3年的工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连什么是热处理都不知道,更别提如何控制温度了。”为摸清其中的门道,姚红飞四处拜访各大工具厂和高校的热处理专家,认真把专家说的话记在笔记本上。
“我辛苦研究一辈子的热处理工艺,岂是你记记笔记就能学会的!”有一次,一位行业大咖看着眼前这个连化学元素都记不全的大男孩,扔下这样一句话。一语惊醒梦中人。此后,姚红飞开始了“围炉”实战的日子。电热炉开启后,小车间里的温度直线上升,最高到40℃。姚红飞几乎天天守在炉子旁观察数据,渴了就大口喝水,累了就在一旁躺一躺。那些日子,姚红飞的生命中只有一个季节:酷暑。天天守着电热炉,只为让温度曲线达到理想值。
“刚开始几乎没成功过,很失落。”面对一次次失败,姚红飞一度陷入郁闷。两年多时间,姚红飞人瘦了很多,昂贵的传感器也试坏了不少,最终突破了热处理工艺的瓶颈。1997年,“小作坊”里建起了一条热处理工艺线,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质量达到国际水平的高效钻孔刀具——多刃钢板钻,这让欣兴工具成为国内首家规模生产钢板钻的企业。
论剑——
单挑英国行业“大牛”
新产品研发出来了,姚红飞开始给国内外销售公司发邮件、寄产品,看是否有合作的可能。这引起了英国一家知名公司的好奇,他们在回复的邮件中提出,想飞往中国,在欣兴工具的生产线上随机抽取产品进行性能测试。
这家企业可是国外行业“大牛”,机会来了。“一定要拿下这场大考!”姚红飞开始在公司内部开展一次次模拟测验,日夜盯着这些刀,确保一点微小的缺陷都不能有。1个月后,英国专家如约而至,随行带来的是全球最硬的一批钢板钻,总共四五十件。
果真是来者不善,对方安排了一场特殊的“华山论剑”:车间内,几块硕大的钢板平铺成一排,姚红飞研发的钢板钻与英国专家带来的四五十件工具一字排开,看看哪个钻刀能坚持到最后,而且钻孔最多、质量最好。
一声令下,所有钻刀同时开工。现场,机器打孔的声音此起彼伏,姚红飞脑海里一片空白,焦虑的目光在几十个钢板钻间跳跃,不由得捏紧拳头,只想着对方的钻头能尽快“罢工”。1分钟,5分钟,10分钟……时间一分一秒地在流逝,姚红飞从眉头紧锁到眉开眼笑——赢了!
“事实上,一开始英国专家并不看好我们的产品:一个农村小厂怎么可能与国外行业‘大牛’抗衡。”时至今日,姚红飞依然保存着当年的“比武成绩”——一份检测报告。“你看,这里写着我们的产品使用寿命最长、最耐磨。”
合作了两三年后,这家英国公司干脆关停钻头生产线,转而成为欣兴工具的国外销售合作伙伴。令姚红飞更加自豪的是,该公司负责人时常拿着他们的产品向客户介绍:“这是中国制造!”
过硬的产品质量让欣兴工具打开了市场,依靠口碑在客户间口口相传。现在国内合作的客户有上千家,市场占有率达50%。前些年,欣兴工具还揽下美国新海湾大桥钻孔服务,这座悬索钢结构桥梁可抗8级地震,设计寿命150年。“建成通车后,我站上这座大桥,心里别提有多骄傲了。”姚红飞说。
授艺——
“最凶”师傅每月考评技改
在姚红飞的办公桌上,有一份长达30多页的手写信件。“这是成都一位90多岁的教授寄给我的。”姚红飞说,这些年,老教授几乎每月都会寄信来,毫无保留将自己对金属切削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姚红飞。
采访中,姚红飞拿出了两个钻头,让记者分辨哪个性能更好。两款产品,构造、大小、材料都一模一样,何来差异?“这就是我们正在求解的新难题。”姚红飞告诉记者,现在客户对产品稳定性要求更高,不同的温差、湿度、使用时间等都是变量,只有调整微观结构,从上千个参数中找规律,才能优化性能。
说话间,姚红飞从抽屉里掏出一盒废铁屑。“别小瞧这些废铁,它们大有用处。”原来,通过铁屑的形状、断裂方式等,姚红飞就能判断产品哪里出了问题。姚红飞的专注和不断追求完美的性格,一度让公司员工无法理解。“明明已经做得很好了,为什么还不满意?”徒弟季能偷偷告诉记者,好几年时间里,姚红飞被贴上了全厂“最凶”的标签。
“对于技术改造,我们从不吝啬,更不会打马虎眼。”姚红飞说,近年来,公司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引进国际顶级的生产检测装备、科研仪器等,并定下每年至少研发10个新产品的目标,每月进行技改项目考核评比。
“最凶”师傅的高要求,带来了高效益。近几年,欣兴工具产值年均增长13%,去年达到3亿元。如今在厂里,不用师傅“发难”,徒弟们个个奋勇争先。欣兴工具的“荣誉榜”也不断更新: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首批隐形冠军企业……产品被用于北京奥运场馆、上海磁悬浮列车、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经过30年的打磨,姚红飞的“刀法”,在业内人士看来已臻化境。面对各种溢美之词,他总是淡淡一笑。每隔一段时间,姚红飞都会回到距离新厂房500米远的“小作坊”里,静静地待一段时间,和旧设备“对话”。“这个小作坊提醒我,我从哪里出发,要往何处去。”面对未来,姚红飞依然有着一颗永不满足的心。“真正的创业者,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