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绍兴自然资源:高起点发力促共富

  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迎来了城市发展的新一轮历史机遇期。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从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的高度出发,提供高质量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力绍兴从山阴时代稳步迈向镜湖时代。

  拥抱大湾区

  推进城市能级跃升

  近年来,绍兴通过高水准编制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助力实现全市域一体化发展、大市区融合发展、古城新城联动发展的目标。同时,注重保障城乡联动,实现城市化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

  在顶层设计中,将杭绍甬一体化的协同功能布局在空间上提前谋划落地,为穿越绍兴滨海新区与杭州钱塘区之间的杭绍甬智慧高速和磁悬浮预留空间,将布局柯桥和诸暨的杭绍一体化先行示范区纳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镇开发边界。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将非古城功能的部分逐步外迁,通过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再现千年古城城市肌理,全力描绘一幅古城复兴“繁华图”。同时,将传统高能耗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现代化新城转变,今年年底前可基本完成袍江区域印染、化工、电镀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集中腾退搬迁,不仅可腾退盘活土地近万亩,也给镜湖袍江融合发展带来机遇,全市产业业态优化成效将显著提升。在乡村建设方面,将全市村庄分为聚集建设、整治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五种类型,启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引领乡村建设,切实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水平。

  位于越城区鉴湖街道解南公路1#地块的废弃矿山,治理后,引入了集生态景观、商业住宅为一体的高端房产项目,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这是绍兴市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全面优化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的一个缩影。通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三年行动,29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正在加紧实施中,柯桥区漓渚镇、上虞区上浦镇、嵊州市崇仁镇3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还获批列入自然资源部试点。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美丽国土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绍兴还将“森林绍兴”和美丽“大花园”建设深度融合,通过轰轰烈烈的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变绿为美,变绿为宝。作为全省首个实现县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备案批复全覆盖的设区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16%。2020年,共完成新植珍贵树140.85万株,新增41个“一村万树”示范村、382个推进村,新增造林面积达2.65万亩;102处废弃矿山,已累计开工86个,累计交工验收74个,治理率达72.5%。

  科学的规划,优化了城乡空间布局;醇美的生态环境,扮靓了城乡颜值,夯实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力,绍兴的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

  一颗小小果

  照亮绿色致富梦

  绍兴市现有香榧种植面积约32万亩,2020年香榧干果产量约1万吨,行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4亿元。绍兴香榧的人工栽培历史可追溯到越王勾践时代。越地先民的勤劳和智慧,使得会稽山里生长出的这神奇绿色小小果,成为“致富果”。而这其中,古香榧是最具绍兴地域烙印的珍贵树种。据统计,绍兴百年以上树龄的古香榧树7.81万余株。古香榧树的香榧干果产量可达5000吨,约占全市香榧干果产量的一半。

  “目前古树香榧与新种植香榧没有区分销售,古树香榧的珍贵稀有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绍兴市已计划用3年或更长时间,去挖掘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文化价值,利用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着力打造“稽山古榧”品牌,助力果农增收致富。目前,“稽山古榧”商标已注册,接下来将从生产、包装、推介3个环节入手,针对古树香榧的树龄长短,开发隋榧、唐榧等系列产品,以此带动绍兴整个香榧产业高质量发展。

  和香榧产业相似,以柏类树种、老鸦柿、杜鹃等为主的盆景产业在绍兴发展势头迅猛,全市10亩以上盆景园达110个,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不断拓宽着群众的共富通道。

  创新垂范

  持续加码民生福祉

  在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发展阶段,绍兴瞄准自然资源工作的重点热点问题,创新工作模式,持续深化“三为三服务”工作,不断推动民生福祉迈向新境界。

  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直接影响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我们梳理归纳了历史资料不全、原始建设单位已解散等7大类20多方面的问题,并先期对安置房、保障房等涉及面广的重点问题制定了处理意见,有望尽快分批解决这些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市已摸排历史遗留问题719个,已解决222个,维护了2540名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此过程中,相关优秀案例集应运而生,探索形成了解决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的“绍兴模式”。

  与此同时,各地自然资源部门也深化创新,破题前行:嵊州市积极探寻农房确权登记发证最优工作机制,现场办公、送证上门、办证“零跑腿”做法作为8个示范案例之一在全国推广;新昌县依托“乡村大脑”建设,探索地质灾害“整体智治”,实现地灾隐患“一张网”监管,地质灾害“即生即治”率达到100%。

  以数字化助力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是绍兴自然资源工作的一大亮点。2020年,上虞区率先在全省开展“一码管地”改革创新试点,用“一码”串联解决自然资源管理中数据不完整、家底不清晰,群众多头跑、资料重复交,监管欠及时、执法欠高效等三大难题。通过与司法、税务、建设、金融机构、教育等部门数据关联互认,不断丰富不动产“地籍码+”联办机制,已应用于自然资源、经济产业、公共服务、征信金融等6大领域20个场景。随着“一码管地”绍兴地方标准正式出台,为“一码管地”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创造了更多可能。

  悠悠古城,赓续华章,高质量推进的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正成为绍兴走向共同富裕阶段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

  (图片由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绍兴自然资源:高起点发力促共富 2021-08-09 浙江日报2021-08-0900007 2 2021年08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