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专版

砥砺奋进闯新路 奋楫潮头奔一流

“农”墨重彩描绘新时代鱼米之乡“桐乡印象”

  这,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百花铺满地,千水泛星光。桐乡自古繁华,昔日令人向往的“鱼米之乡”,今朝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均衡之地:2020年全市176个村村均经常性收入达到273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突破16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5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至1.55,位列全省县(市、区)第5。

  这,是一方希望升腾的土地。“十三五”以来,桐乡始终牢记“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切嘱托,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交出乡村振兴的靓丽答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居全省第4、蝉联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获评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起点,桐乡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县域既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嵌入点、联结点,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主战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必须坚持以二产的理念、三产的思维,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美丽产业、品质化的美丽乡村、均衡化的美丽生活,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在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的排头兵征程中,奋力绘就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桐乡画卷”。

奏响“丰收歌” 产业向高质高效迈进

  筑好巢穴引凤来。2019年4月,桐乡市委、市政府在石门镇揭牌成立桐乡市农业经济开发区,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从无到有,自简至精,两年多来,这片热土迎来了华丽嬗变:成功培育华腾石湾、隆宸食用菌等新型农业主体92家、涉农总产值超5亿元,杭白菊、水果、食用菌3条全产业链布局愈发清晰,产业集群、企业集中、经营集约、要素集聚的“四集模式”获全省推广。

  “吃饭有食堂,住宿租金也便宜,这是我们青年创客梦寐以求的环境。”80后创客伊围两年前从北京慕名来到崇福农创园,这里建有标准化联栋大棚,每亩租金优惠下来不过千元,企业快速成长。前不久,他又在园区租用了7亩地扩大生产。政府搭台,项目拔节生长。5年来,崇福农创园成功孵化出全国最大的食虫草基地等优质创客项目,吸引130多名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均年龄不到30岁,去年35个创新项目创造了6000万元的产值。

  眼下,桐乡已建起农业经济开发区、国家级星创天地崇福农创园、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三大主平台,累计入驻农业经营主体超200家,产值突破10亿元。省级农业科技产业园、乌镇数字农业产业园、凤鸣万亩桑苗产业园等平台相继成立,“一镇一业一平台”产业格局逐渐形成。借力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东风,高规格举办三届农业经济洽谈会,签约112个项目,总投资105亿元,一个个现代化的农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数字赋能,农业生产更智慧。走进华腾石湾未来牧场智能化猪舍,3000多头猪享受着恒温的舒适环境,戴着智能耳标,体温、运动量等实时感知,打针、巡检等都有5G机器人代劳,运用大数据养猪,管理变得更轻松。浙江隆宸食用菌公司引进全球一流的的荷兰“三次发酵”技术设备,研制工厂化生产恒温栽培系统,实现温湿度、光照等全自动控制,双孢菇产能提升175%,亩均产值超40万元。

  着眼于细节处,让大数据“跑腿”,让服务更高效。眼下正值夏种夏收农忙时节,乌镇镇杨园村村民陈永良闲坐在家,只见他拿出手机,进入“浙里办”后点击“田保姆”,再按步骤轻点几下屏幕,就完成了105.3亩小麦的种粮补贴申请。“现在有了‘田保姆’为农服务应用真是方便,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申请,省时又省力。”陈永良乐呵呵地说。日前,“田保姆”为农服务应用、生猪精密智管、全域数字农旅平台等5个多跨应用场景入选全省首批农业农村“先行先试”名单。畜牧、果蔬、渔业等2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建成投产,4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数字农业工厂。一场数字化农业浪潮在田间地头加速推进,透过一个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桐乡农业的未来逐渐清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由中科院院士朱永官领衔的长三角健康农业研究院正式启动,健康土壤五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全省首个耕地地力指数保险、首单数字畜牧活体抵押“智牧贷”落地桐乡……一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绿色实践”已从概念走向现实,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擦亮“金名片” 乡村向宜居宜业跨越

  自2003年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以来,桐乡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百花地面、风雅桐乡”为主题,全域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关键。日前,桐乡13条市镇两级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精品线一经亮相,就吸粉无数。“三治融合·槜美风雅”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精品线更是其中的标杆,总长20.8公里,沿线经过7个村,建成8个核心场馆、11条美丽河湖、15公里步道,收益农户超5100户。

  置身美丽乡村精品线,梧桐街道桃园村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其中。它因一颗槜李远近闻名,10多年来,槜李种植面积从10余亩扩展到1700余亩,种植户从10余户增长到591户,年产值超2500万元。“这份甜蜜来之不易,多亏了党员带头。”村民周雪康说,过去大家只在房前屋后零星栽种,后来村委班子带头种植,遇到技术难题还有党员干部护航,迅速变身槜李村。3年来,桃园村槜李亩均产值近3万元,果农户均收入超4万元,户均收入增速达20%以上。

  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近年来,桐乡成功打造桃园、横港、陈庄等30余个网红村,建设以乌镇、石门精品线为代表的21条美丽乡村精品线。此外,还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6个、特色精品村17个、省级3A级景区村庄10个,构建起“10分钟美丽乡村生活圈”,成功获评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美丽经济”悄然兴起。河山镇东浜头村是漫画大师丰子恺早年避居的乡村,随着画圣浜理想村项目的进驻,村办企业旧厂房变身双创中心,成为“网红打卡点”。村党委书记陆春雷说,项目还将引入精品民宿、亲子乐园等业态,同步带动村民钱袋子鼓起来。屠甸镇汇丰村打造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康馨文化园,通过专业公司市场化运营,今年已实现门票收入150万元。村党委书记陆炳康信心满怀,村里还建起了产业街,培育了12家特色农家乐和民宿,增收致富更有盼头。截至今年6月底,桐乡乡村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1.3亿元。

拓宽“共富路”

百姓向富裕富足阔步

  濮院镇永越村是桐乡千万元村之一,全村90%以上的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毛衫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3年前,包括永越在内的桐乡91个村携手丽水龙泉市9个村,投资12.8亿元打造了嘉兴投资规模最大的抱团项目——智创服饰产业园,直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增加3000万元。

  抱团聚力促发展。目前,桐乡实现抱团项目村级覆盖率达90%以上,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7000余万元。通过连续19年实施5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桐乡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3.28亿元,村均755万元,居于全省前列。

  发展现代农业,不能让小农户掉队。桐乡创新开展大米、杭白菊、蚕桑、茭白“产业组合抱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石门镇打造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9个村出资50万元成立石门湾粮油农机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购销等服务,辐射带动农户8000余户、面积1.3万亩,带动农民增收150万元以上。乌镇镇以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创新“三治+市场+技术”抱团模式,建起茭白智能保鲜冷库,实现茭白全年供应。目前,茭白种植面积1.3万亩,联结农户2800余户,带动增收1.2亿元。

  推进城乡融合,努力实现乡村让人们更向往。行走在桐乡你会发现,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偏远乡村,基本上做到了“发展同步,服务同质,管理同化”。“学在桐乡”品牌持续擦亮,集团化办学让城乡学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医共体建设”全省领先,每万人户籍人口注册全科医生数5.6名。“四好农村路”路网密度达250公里/百平方公里,城乡公交2元一票制改革,让百姓出行更便捷更实惠。“风雅桐乡”绽放独特魅力,10分钟的办事圈、健身圈、休闲圈和文化圈,圈出了百姓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繁华都市在左,美丽乡村在右。从“十三五”城乡同步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到“十四五”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桐乡正以乡村振兴为画笔,以未来乡村为载体,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通过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居民收入均衡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一幅枕水江南、建设共同富裕的壮美画卷正在727平方公里的菊乡大地徐徐展开。

  获得荣誉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全国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县

  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名单

  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浙江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

  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3 “农”墨重彩描绘新时代鱼米之乡“桐乡印象” 2021-08-09 浙江日报2021-08-0900006;浙江日报2021-08-0900008;浙江日报2021-08-0900016;浙江日报2021-08-0900012;浙江日报2021-08-0900009;浙江日报2021-08-0900010 2 2021年08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