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候鸟”暑假有了新“家”
张兴枝 朱佳乐 江 烨
“小朋友,暑假里你们最喜欢玩的项目是什么呢?”“水。”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那玩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近日,在武义县茭道镇朱王村的教室里,一群特殊的“老师”正在给茭道镇的“小候鸟”讲述安全教育知识。
据了解,茭道镇外来人口多,一到暑假,父母白天在外打工,而爷爷奶奶精力有限,有时候并不能完全顾及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7月7日上午,武义县茭道镇党委与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签署党建共同体合作协议,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校地党建共建工作新格局。
签订协议后,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一批派出15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朱王村进行社会实践,他们帮助当地留守儿童开展支教活动,同时也通过访谈红色人物、调研文化礼堂建设等,深入乡村助振兴。在支教课堂上,大学生们结合专业特长,从基础文化课、安全教育、美学培养等角度开设了红色故事汇、防溺水防诈骗、红船模型搭建等14门丰富多彩的课程。在这里,志愿者成为孩子们的“代理家长”。他们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与“小候鸟”一起做游戏玩耍,为孩子们精心准备成长礼物。
7月14日,志愿者还带着“小候鸟”去走访了朱王村85岁高龄的老党员高德林。“小候鸟”围坐在高德林旁边,听他讲述自己出征战场和入党经历。小朋友们随后又一起看望了老教师张子红。他入党49年,执教46年,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祖国的花朵。
暑期支教、访谈红色人物、调研文化礼堂建设活动只是合作展开的第一步,茭道镇还将开展常态化校地干部交流联谊,探索推进党建人才沉浸式实践,推荐乡政府、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企业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等兼任学院学生导师,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开展技术帮扶、乡村振兴等专题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学子的专业特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