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公园城市 共绘源头幸福画卷
汪宇露 胡卓姗 钱关键
推一扇窗,俯瞰美丽浙江的“幸福画卷”,肯定有一抹来自钱江源头开化。20多年来,这个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小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逐渐打开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新通道,也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鼓起腰包。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作为山区县和革命老区,开化立足国家公园城市建设,再度吹响奋进号角,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年初,开化在《中共开化县委关于制定开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首次提出,未来5年总体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公园城市”。这是开化建设“示范窗口”的一个里程碑式阶段性目标。
“建设国家公园城市,就是公园全域化、全域公园化,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魅力,加速生态价值转化,推动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全域整体共享发展,形成共同富裕的发展机制和模式,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开化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生态增值创富、产业增效造富、改革创新谋富、民生服务促富……如今,在开化223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个个关于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故事正在上演。
生态创富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来到开化,就像走入一幅妙笔天成的“水彩画”,绿是画中最鲜明的色调。
盛夏时节,走在音坑下淤未来乡村,只见近处碧波荡漾,远处层峦叠翠,马金溪上色彩斑斓的游船为青山绿水又增添了些许生趣。
从一个河滩填满垃圾、村内污水横流、村民纷纷外出的“无名村”,到如今处处皆风景的“网红村”,下淤的转变,得益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落地生根。“以前只知道砍树赚钱,现在明白了绿水青山才是真正的‘财富’。”下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志廷感慨道。
因山而美、因水而活。穿村而过的马金溪,不仅见证了下淤的转型发展,更映照出开化的“绿色崛起”。近年来,开化始终牢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重要嘱托,把生态富民作为首要任务,坚守生态定力不变、绿色富民不改,在绿水青山间孕育了新经济。
沿着百里金溪画廊一路走一路看,老砖瓦厂转眼变成新民宿、破猪栏别出心裁改成了咖啡店……各景点、各平台业态交融,协同发展。据统计,开化全县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已连续17年实现双位数增长,民宿床位数突破1万张。
产业造富
壮大共同富裕根基
大溪边乡上安村是开化最偏远的山村之一,这里山高路远、土地贫瘠,却依靠500余亩高粱地,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今年,上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雄富因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眼下正是红高粱生长的时节。连日来,余雄富正忙着为江西、安徽、湖南等地慕名而来的村民讲授红高粱种植经验。“这里的耕地是高低不平的‘斗笠田’,难以种植水稻等作物。2015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红高粱+油菜花’的‘粱花组合’创收新模式,通过统一流转土地,实现一片梯田、两季风景,游客越聚越多,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如今,在村里就业的老人和妇女,年劳务收入都超过了1万元。
“一亩土茶园、万元惠茶农”“一口清水塘、万元卖鱼钱”“户养十桶蜂、增收万元钱”“一亩高粱地、净增万元钱”……这些,在开化建设共同富裕的体系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去年年底,在2020年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中勇夺冠军的开化茶人李群勇,正式入驻钱江源开门红大师工作室,带领开化茶农步入发展“快车道”。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开化全县有茶园总面积12.5万亩,从事茶叶行业人员5万余人。如今,开化逐步形成了“龙顶绿、开门红‘红绿呼应’‘三产融合’‘六茶共舞’”的茶产业体系。在202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开化龙顶品牌价值达29.04亿元。
“依托‘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开化高端茶、身份鱼、有机蜜、放心油、文化根等一批优质生态农旅产品,走向了大市场。”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陆永和介绍,从“卖产品”到“卖品牌”,“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已然成为开化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名片”。
改革谋富
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因源头绿出名,因改革而兴,在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开化诸多举措,激发了创新发展活力。
如今,走进中村乡西畈村大源头自然村,只见传统民房依山而建,溪流穿村而过,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艺术家忙着“写生”。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无人居住、杂草荒芜的“空壳村”。这一切变化,离不开开化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改革探索。
为了激活沉睡资源,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去年来,开化积极搭建“两山银行”,统一对县域内“山水林田湖、地矿根石宅”等碎片化资源资产整合连片、配套升级。截至目前,开化“两山银行”已收储闲置农用地1000多亩、闲置用房600多幢,先后获得16.1亿元融资,并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民宿等新业态项目,带动了长虹乡高田坑自然村等20余个传统村庄奔向共富之路。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近年来,开化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奋勇向前,以改革创新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多规合一”、钱江源国家公园、空间治理数字化等,它们给城市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能。
民生促富
共绘幸福美好图景
两组摄像头、几个负责收声的麦克风、一台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一套高清视频直播互动系统,依托5G网络,将位于大山深处的齐溪镇中心小学和远在40多公里之外的开化实验小学连接在一起,两校的师生不仅可以实时看到对方课堂实况,还能提问互动,实现了城乡孩子同上一堂课,同在一课堂。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发展效能。近年来,开化坚持教育资源“问海借力”和“城乡均衡”两手抓,加大与杭州、绍兴、嘉兴桐乡等地区山海协作教育合作力度,初步形成“4所山海协作支援方优质学校+20所县、镇(乡)龙头学校+54所乡村受援学校”的多校融合紧密型教共体格局。
“同时,我们打破城乡教共体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局面,将共建办学范围延伸至幼儿、高中(职高)等全学段。”开化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近年来,开化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方式,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努力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生活。
69岁的吴大妈是池淮镇虹光村的“两慢病”患者。前段时间,她感到经常口干,便来到池淮镇中心卫生院慢病一体化门诊,通过智慧化设备,其诊断相关数据也同步推送给家庭医生、子女和党员联系户。
“共同富裕,就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每一件民生实事中!”如今,写满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画卷,正在开化大地徐徐展开。
本版图片由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开化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