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匠心工程 筑牢能源之基
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以高品质工程助力高质量发展
王 浩 方 峥
6月7日,一架红色直升机稳稳悬停于紧水滩水库南面山区空中,重达2.5吨的混凝土吊罐缓缓降至基坑,在地面施工人员的配合作业下,丽西~莲都双回500千伏线路工程N22号铁塔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利完成。
丽西~莲都双回500千伏线路工程的实施,为丽水输出绿色清洁能源开辟了新通道。从远赴巴西、在亚马逊河畔组立296米南美最高输电铁塔,到承担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380米世界最高输电高塔建设,再到如今使用直升机作业投入丽西~莲都双回500千伏线路工程建设,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不断用高品质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筑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赋能添力,成为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排头兵。
服务大局
打通能源输送的“任督二脉”
丽水境内有小水电站800余座,是全国首个实现超百万小水电装机的市,被誉为“中国小水电之乡”和“中国水电第一市”。目前,丽水地区仅有一座500千伏变电站,清洁能源“出山”道路拥堵,如何畅达能源输送通道,是丽水的绿水青山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题中之义。
丽西~莲都双回500千伏线路工程起于500千伏丽西变,终于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工程途经站——莲都站,其中,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工程是福建地区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入浙的主要通道。
“丽西~莲都双回500千伏线路工程,一方面将提升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工程输送电能消纳吸收能力,拓宽清洁能源入浙通道,进一步完善浙江乃至华东电网网架,另一方面为丽水当地水电资源提供电网接入点,满足近6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需求,带动丽水新能源投资超过500亿元。”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丽西~莲都500千伏线路工程项目经理王朝鑫说,“这无疑对加快推进丽水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能源输送道路的畅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作为在特高压、特高塔、跨海架线等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行业佼佼者,该公司已多次承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生工程。
随着舟山群岛新区和自贸港区的政策落地,舟山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海岛电网再次面临“史上最难”考验。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被提上日程,工程连接舟山本岛和大陆电网,包含16个子项目,总投资达46.2亿元。其中西堠门跨越于金塘、册子两岛新建两基380米跨海高塔,创造了输电铁塔高度、总重、跨越塔钢管混凝土灌筑高度、基础根开、塔头尺寸等世界纪录。
大考面前,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担当大任,依托雄厚的高塔施工技术,自主研发特殊的坐地双平臂抱杆,使塔材起吊效率比370米抱杆提高一倍以上;在全球首次采用直升机进行架线导引绳展放,在最短时间内架线施工。
该工程使舟山群岛新区电网由220千伏提升至500千伏,进一步优化了海岛电网格局。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以匠心工程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和自贸港区建设,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提高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地位提供了电力支撑。
砥砺创新
争做持续领跑的行业先锋
大考面前彰显担当,匠心品质优越。目前,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具备年同时施工特高压线路400公里、500千伏线路超1000公里、安装变电容量超1500万千伏安的能力,在特高压、特高塔、跨海架线等特殊施工领域一路领跑。
早在2007年,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便凭借“抱杆变幅式拉线”技术创新,顺利建成高达370米的输电高塔,创造了当时输电高塔世界最高纪录;2013年,该公司参建了世界首条商业运行的1000千伏特高压双回输电线路,还远赴巴西成功组立南美洲第一输电高塔,架通巴西亚马逊大跨越输电线路,向世界证明中国电网建设的高端品质;2018年,该公司参建“世界四最”±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380米新世界第一输电高塔所在的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并首次在输电线路施工领域应用直升机完成跨海架线作业。勇于挑战,开拓创新,是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保持领先地位的核心秘笈。
如今,丽西~莲都双回500千伏线路工程的特色化创新实践,则是该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行业领先者姿态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佐证。
该工程位于崇山峻岭,地形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为破解运输难题,项目团队引入直升机进行施工材料、工器具运输,并设立混凝土集中搅拌站,通过直升机运输方式进行铁塔基础施工,在缩减了11天运输作业时间的同时提高施工质量。按照传统施工方案,运输大量材料、工器具和大型设备至施工点,需提前建设施工道路和重型索道运输通道,对线路沿线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相较于常用的重型索道运输,直升机作业可节省林木砍伐约26亩,减少水土流失。与此同时,项目团队还计划采用余土不落地、铝合金索道、智能架线等绿色施工手段维护沿线生态环境,减少对树木植被的影响。
这种“绿色施工”创新实践,为今后更多工程采用直升机施工技术提供了借鉴,最大限度实现了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也为推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了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