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江帆
最近,一篇名为《平原上的娜拉》的人物采访成了微信朋友圈的爆款。许多人回想起当年央视镜头下那个来自关中平原、穿着火红外套的农村妇女——刘小样。
20年前,刘小样给央视《半边天》栏目写来数封长信,震撼了观看节目的人们。刘小样在信中这么描绘自己生活的地方:夏有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浪,秋有青纱帐一般的玉米地……可是我就是不喜欢这里,因为它太平了。她不想接受不需要有思想,只做饭、洗衣、干地里活的生活,想要知道更多的知识和讯息,幻想生活在地平线之外的大山大海边。
20年后,人们又找到了刘小样。曾经被人们类比为鲁迅笔下娜拉出走的她,在外出后最终还是回到老家生活。舆论场里,有人觉得她的呐喊和突围都失败了,眼高手低,徒劳无功。
难道能因为海平面最终会归于平静就否定风浪存在的意义吗?绕了一圈后又回到原点的刘小样,其实变了很多。她在院子里种下从南方带回来的三角梅,斟上自己酿的葡萄酒,放着齐豫的歌享受下午茶。随着见识和阅历的增长,她所追求的思想也在丰富。因为内心的丰富,因为努力过了、实践过了,所以她同样身在老家,内心却已沉稳。
20年跨度,两度爆红。今天的人们也如当年的人们一样,从她身上读出了质朴的自我意识。联想起“不甘平凡的自己”,每个人也都曾不自觉地望向生活圈和工作圈之外,感受内心的“蠢蠢欲动”,也从不放弃奋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央视曾播放过一则公益广告:一个穿着红棉袄的女孩在雪后的原野起舞。“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刘小样曾说每次看到这里就会“怦然心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时代的洪流里,我们只是普通人,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珍藏着“刘小样”,鼓足勇气去思考、探索生活的真谛。因为心里有光,才不轻易放弃奔跑,追求人生的广阔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