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人生若有苦,我定向阳生

  19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黄国平的毕业论文“致谢词”迅速在网络走红。当读着这段“致谢词”时,我的眼睛模糊了:如果人生之路真的有捷径,读书可能是改变命运最好的路。

  这位博士在“致谢词”中介绍了自己的坎坷经历:12岁,母亲离家;17岁,父亲离世,相依为命的婆婆病故,家里只剩下一条老狗作伴;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年匆匆离开人世……尽管很多网友惊叹这是小说《活着》中主人公的又一个原形,这位青年却从来没有放弃奋争:“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致谢词”发酵后,黄国平本人通过媒体回应网友的关注: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中科院官微也发声呼应: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因为钱的原因读不起书。

  笔者把这段致谢词发到了多个群里,大家都被此事所感动。它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真挚的感情、广泛的共鸣。感恩与真挚是最大的共情,更是宝贵的光芒。某些地方,我们好像看见了自己,从乡村小学到乡镇高中,再到城市大学。人生就是这样,向前,向前,向前!最终,都是通过奋斗从未知的命运中走出确定的人生。

  看了黄博士的故事,似乎区分出了吃苦和受苦的概念。像黄博士这样的人,我们的父辈中还有很多。他们或为祖国,或为家庭,或为理想,对生活中所有的苦难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主动克服。这是吃苦。反观现实生活中的庸碌之辈,经受苦难的蹂躏时,怨天尤人,不敢尝试怎么去克服困苦,纯属被动受苦。很显然,黄博士是一个能吃苦、会吃苦的人。

  莫欺少年凌云志,曾许天下第一流。感恩这个时代让许多人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在贫困的境遇中求学,很难;步入社会,凭真才实学体现自身的价值,更难。但信念使人充满力量,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每个人都决定不了出生的家庭,但知识与拼搏是改变现状的唯一方式。黄博士少年时最大的意志力体现在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他都没有放弃对希望的追逐。

  这段致谢词让很多朋友想起自己的青少年时期。虽没那么苦楚,也一样有艰辛,虽然没能读那么多书,有那么高的学历,可也一直没忘记学习,都过了而立或不惑之年,但仍在不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人活一世,虽然谁都不愿意经受苦难,但是苦难却可以真正磨砺我们。

  人的一生,未必有想象中那么好,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坏。每个人的奋斗背后都有心酸,都有无法言说的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泪要擦,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只要记得,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继续往前走,做最真实的自己。

  黄博士是他,也是你我;人生若有苦,我定向阳生!

  【作者为杭州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人生若有苦,我定向阳生 2021-04-20 22411261 2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