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打造浙江牌基础研究“国家队”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支撑我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基础力量。由于基础研究的原创发现有较强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对政府如何支持、怎样支持基础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浙江已经对之江、良渚、西湖、湖畔4家浙江省实验室授牌。它们是浙江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试验田。浙江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各层级实验室,应该以此为契机,相互取长补短,推进机制优化,形成创新合力,共同打造浙江牌基础研究“国家队”。

  着力发挥四大省实验室的“溢出效应”,与省内高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与传统高校相比,4家省实验室作为我省新型研发机构,在组织模式、体制机制、科研导向、成果转化方式等方面更具灵活性和弹性。它们应按照各自的不同定位,积极推进分学科与浙江大学、省属高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特别是在资金申请、学生培养、试验合作、工程开发、场地共用等方面,推动形成更加包容、更加灵活、更加精准的支持反馈体系和多维度一体化的协同攻关机制。

  探索构建“前沿交叉实验室+工程师组”的基础研究团队。科学设想的实验落地非常重要。国外诸多知名大学的重点实验室,往往都配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实验工程师(Technicians)。他们在配合科学家开展基础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实验室里的“扫地僧”式人物。目前,国内高校囿于编制、工资、职称考评等限制,往往无法进行此类职位设置。倘若由省级人才主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牵头,研究提出“实验工程师”队伍建设方案,就能确保一批有天赋、肯奉献但又不愿受现有高校科研院所体制约束的工程人才,与科学家一道投身浙江前沿基础研究。

  创新设立弹性申请、应需申请的省级“前沿科学探索”基础研究基金。平心而论,国家自然科学类、省自然科学类定期申请的资金项目,与基础研究突破的随机性之间往往很难百分之百匹配。特别是经费管理的硬性约束,使得很多科研团队难以根据实验进展作出经费使用的动态调整。相关职能部门不妨大胆创新,尝试设立省级“前沿科学探索”基础研究专项基金,系统建立弹性申请、应需申请的资金申请机制。同时,通过创新使用税前扣除等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省基础研究基金建立省企联合基金,畅通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公益事业捐赠渠道。

  建立健全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机制,全力打造浙江牌基础研究“国家队”。建设创新型省份,离不开一支庞大的动态增长的国家级基础研究队伍,特别是青年科学家队伍。这需要聚焦我省优势学科、潜力学科,从改善科研条件到改善个人生活条件等多个方面,全力支持科学家专心致力于原始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础研究的浙江牌“国家队”。特别是,要不断创新青年人才评价机制、培养支持机制,积极营造青年科学家除了科研别无顾虑的一流环境,让青年科学家放手去创新、全心去创新。

  【作者为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之江青年社科学者】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打造浙江牌基础研究“国家队” 2021-04-20 22411262 2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