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深读

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浙产纪录片《王阳明》央视播出获好评——

吾心自有光明月

  日前,浙产纪录片《王阳明》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500多年前,一代宗师王阳明出生在浙江余姚。他上马能战,下马能文,还创立了以“良知”为德性本体,以“致良知”为修养方法,以“知行合一”为实践手段的“阳明心学”。作为浙学代表人物,从“五溺”少年到“真三不朽”圣人,阳明先生的思想、传奇经历以及人格魅力影响并激励着一代代人。

  纪录片《王阳明》由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指导,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总出品,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精心打造,并联合宁波市委宣传部、绍兴市委宣传部、余姚市委宣传部共同投资出品,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

  这部纪录片将古代与现代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全景式揭开了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并深度探讨了王阳明以及阳明心学对当下具有的新的启蒙价值,引发了各地专家学者和观众的热烈讨论。

纪实+情景再现

“五溺三变”再现传奇人生

  月光清冷的美景里,一道人影落入水中,明代衣冠在江水中轻轻飘动——纪录片第一集从投水之“溺”开始,由此揭开了王阳明的人生故事——

  12岁进私塾,立下圣贤之志;14岁学习弓马之术;15岁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观塞外地势;17岁跑去道观和道士对坐,学习导引吐纳之术;18岁对朱熹理学产生兴趣,欲穷竹之理,“格竹”七日……中间历经波折,直到35岁最终建立以儒学为定向,此后仍不断求索。

  “王阳明一生的学术体系非常博大,在影像创作上,我们无法通过一部片子把他完整呈现出来。”导演吴琦表示,因此他们在创作时仔细研究了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最终聚焦于王阳明经历的所谓“五溺三变”的人生历程,决定选取他一生中几个关键的转折点进行呈现。

  纪录片共有五集,每集40分钟。创作团队用5个字分别为每一集设定了一个主题。

  “溺”回溯了王阳明青少年时期个性鲜明、不羁俗礼的成长故事;“困”讲述了踏上仕途不久的王阳明因为自身的刚直,卷入权力斗争的政治漩涡后一次次遇险又不断侥幸生还的故事;“悟”是关于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事迹;“功”还原了王阳明在江西平叛的42天;“明”则回望了王阳明的最后岁月。

  “创作时,有人觉得第一集、第二集的铺垫有些过长,建议可以直接切入王阳明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龙场悟道的故事。”不过,在吴琦看来,不论是王阳明青少年时期的“五溺”还是他在龙场悟道前经历的人生低谷,都是刻画这个人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以第二集《困》举例:“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一集的主题虽然是‘困’,但其实是想通过讲述王阳明所经历的种种不如意,表达他如何从‘困’中走出。正因为不断克服这些困境,最终的龙场悟道才更加水到渠成。”

  该纪录片最大的创新点还在于“纪实+情景再现”的模式表达。片中,演员辛柏青时或是自己,时或又化身为王阳明,带动观众对王阳明和阳明心学进行了一次追寻探访。

  我们能从片中看到,辛柏青在大运河的拱宸桥上行走,在钱塘江的货船上逗留,在余姚王阳明故居的屋檐下听雨,在龙场照着500多年前的样子搭建起一座茅屋,又在幽暗的石洞中来一场冥想。

  这是一次历史与现实、角色与演员之间的对话。吴琦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真实再现历史人物的创作手法,还原情景、服装等,让观众得以用‘看剧’的方式沉浸其中,跟随辛柏青精湛的表演,让一个鲜活的王阳明逐渐走进大家心里。”

  纪录片强调真实与客观,为体现严谨性,制作团队还邀请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吴光、钱明,浙江大学教授董平,贵州大学教授张新民,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等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对王阳明进行深层次解读。

  高还原的情景再现构建沉浸式体验、多元的专家视角深入解读人物经历。这部纪录片就这样完成了一件高难度的工作,以今人视角梳理了王阳明的人生历程,阐释了其心学思想的演变历程与核心要义,让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明德亲民”等思想精髓,穿越百余年在当代社会重新回响。

抽丝剥茧

诗文为证阐释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中,“良知”是什么?如何理解“知”与“行”的关系?这些一直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创作过程中,制作团队和专家间,甚至是团队成员之间,对阳明心学都存在着许多不一样的理解。”吴琦告诉记者,阳明心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行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一个动态的学术体系。拍摄片子的过程就像是剥洋葱,剧组成员边学习边筹备,期间总是会有所得、所悟,也依然有所惑。

  这是辛柏青第一次参演纪录片。“拍摄时,我们去了北京、浙江、江西、贵州等地,重走了一遍王阳明当年走过的地方,勾勒出他的行动轨迹,以期重新描绘出超越时间的王阳明的精神形象。”辛柏青说,在探寻历史蛛丝马迹的过程中,自己逐渐找到了表演的支点,对阳明心学也有了更准确清晰的理解。

  纪录片撰稿人周艳同样表示,在写解说词时,最难的就是讲述王阳明的成长历程以及阐述他的思想。最后,他们选择把创作团队筹备的过程变成片子的一部分进行呈现,“不同于从纸堆里捞资料然后复制粘贴史料来讲故事,我们把剧组了解、接近王阳明的整个过程也写了进去,把当下的人和故事融入拍摄中,这样还原出的王阳明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那么,当各方观点存在分歧时,如何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来进行客观表达?答案就在王阳明本身。

  正如第二集的《困》是依托王阳明的《狱中诗十四首》和《赴谪诗五十五首》为基本材料,第四集的《功》是通过王阳明留下来的一系列奏疏和文告、书信等进行事件的还原,吴琦告诉记者:“整部纪录片就是用王阳明的诗歌作为主线串联,对其生平和思想进行梳理呈现。”

  在创作者看来,王阳明写诗就好比现在大家发微信朋友圈,许多都是自己对生活的记录以及所思所想。幸运的是,王阳明在人生的关键节点,都创作了大量诗作,这些远远比他人所记载的传说故事更有说服力,也恰恰最能真实地去刻画这一人物本身。

  从2019年11月启动筹备创作工作开始,创作团队就翻阅了大量与王阳明有关的著述论说。纪录片播出后,有网友进行过简单统计,仅第一集内容中,创作团队就参考了王阳明弟子钱德洪等辑录的《阳明先生年谱》、弟子黄绾编撰的《阳明先生行状》、明朝通俗作家冯梦龙写的《靖乱录》、清代余姚人俞嶙刊布的《王阳明先生全集》等历史文献,更从《象棋诗》《梦中绝句》《太白楼赋》《忆龙泉山诗》《九华山赋》《告终辞》等王阳明的作品中,寻找历史坐标、展现其哲学理念。

  “尽管前期看了大量资料,但是第一稿完成交给专家审定时,还是被指出了存在不少疏漏之处。”制片人李东珅回忆,比如,明代作家冯梦龙的著作中有不少关于王阳明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很鲜活的,非常适合于影视化改编,但有些并不是真实的,当传说和历史交织在一起时,我们就需要把它们区分开。

  李东珅表示,历时1年多的筹备拍摄,创作团队就这样不断走近王阳明、认识王阳明,并用阳明心学来探寻自己的内心,而这本身就是一个“致良知”的过程。

接轨时代

润物无声传播文化自信

  “今天的人们真的了解王阳明吗?还需要王阳明吗?”

  纪录片《王阳明》第一集开头旁白中的这句话,道出了该片拍摄的初衷。李东珅表示,几百年来,阳明心学犹如一盏不曾熄灭的“心灯”,对一代代人都有所启悟。一部把王阳明和当下联系在一起的片子,是他一直想拍的。

  “我们希望这部纪录片可以和当代人,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建立一个联系。”李东珅说,最终,创作团队设定了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断发生王阳明和当代人的碰撞。与此同时,他们把所有认知王阳明的过程投射在了饰演王阳明的辛柏青身上,以此来表达王阳明和阳明心学在当下已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毫无疑问,这部纪录片与当下的接轨是成功的。自开播以来,获得了观众学者的一致好评:“一次全景式展示先贤、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尝试”“内容深浅相宜,在大众传播与个性化表达间形成了平衡,如同阳明先生很好地处理了内心自由和社会参与的关系”“现代与历史穿越交融的叙事手法毫无违和感,反而让阳明先生的思想得以充分阐释,生动而有趣”……

  浙江大学教授董平认为,“纪录片的拍摄忠于历史,避免了对王阳明的神化,同时把王阳明的人生轨迹以及他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明德亲民’等思想外化出来,所诠释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样态和内涵,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播着强大的文化自信”。

  观看这部纪录片,就像是一次次和古代圣贤王阳明进行着对话。

  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2018级学生姚盼菲一集不落地追完了整部纪录片。她说:“看第二集的时候,自己也像是跟随着王阳明走了一遭被贬离京,又一路南下到贵州龙场的谪迁之路。对他命运的坎坷艰难感同身受,被他的智慧与心性折服,更感叹于他在困境前仍对未来保有希望的姿态。这样的人生态度,正是我们应该在当前生活实践中所继承发扬的。”

  在阳明故里宁波和绍兴,迅速掀起了一股看片热。在宁波余姚,不少市民特地赶到王阳明故居、龙泉山等地参观,现场追溯王阳明500多年前在故乡讲学授课等场景。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吴光告诉记者,用今天的话来说,良知就是道德自觉和文化自信,它不仅包括智慧,更涵括了所有美好的道德人文素质。在他看来,唤起大家弘扬阳明精神的重要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正是这部片子播出的意义所在。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纪录片在王阳明的诗文《中秋》中宣告结束。不过,阳明精神却仍在继续,当下我们对阳明精神的孜孜探寻也从未停止。

  正如吴琦所期望的那样:“希望每个人看完纪录片后,都能对王阳明和阳明心学产生延伸阅读的兴趣,并将‘知行合一’等思想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3 吾心自有光明月 2021-03-29 浙江日报2021-03-2900007;浙江日报2021-03-2900009;浙江日报2021-03-2900010;22306547 2 2021年03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