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阅读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我是一名田野考古工作者,喜欢读书,也写书。讲的那些考古故事,内容大多是古墓葬发掘、古遗址探寻过程中不为人知的田野考古经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恰逢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我向大家分享两个本人亲历的考古故事,具体阐释考古工作的性质,以及考古工作如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第一个故事,是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的发现。2005年,武义城郊一座古墓被盗,出土17长卷、近4万字的文书,是南宋后期一个名叫徐谓礼的中下层官员的官文书,同墓盗掘出土的其他文物均已销售,只有文书看上去像是“假文物”,一直在市场上寻找买家。2011年,文书照片传到我手中,我认为必真无疑,可能是当地南宋墓葬中盗掘出土的,如果破案,及时追缴回文物,必将是学术界、文物界的大事。2012年破案,根据盗墓者指认,发掘了墓葬,出土《徐谓礼墓志》,证明文书的出土地点,宋史学界轰动。及时追回的文书成为武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建起了专题博物馆。社会上,有种糊涂的说法,说那些盗墓分子是有“功劳”的,如果不是他们的盗掘,文物现在还埋在地下,博物馆就不会有“镇馆之宝”了。而实际上,盗墓是严重的犯罪行为,破坏、糟蹋了珍贵文物。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徐谓礼墓如果不是被盗,而是第一时间就由考古学家进行科学发掘,那将是另一种结果,另一番景象。

  第二个故事,是黄岩南宋赵伯澐墓的发掘。2016年,老百姓在宅基地建设中发现,墓室保存完整,考古工作者第一时间介入,科学安排发掘工作,抢救下赵伯澐身上的八重衣裳,以及棺内随葬的大量南宋丝绸纺织品衣物,还有两件玉璧。因为科学发掘,所有文物都妥善保护,所有信息都得以记录。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赵伯澐墓如果是被盗的,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除了两件不知来历的玉璧,所有的衣物都将被毁坏。而今,黄岩博物馆建成,赵伯澐文物收藏其中,并在展厅里展示,既是阐释浙江“丝绸之府”,弘扬南宋文化的实物见证,也是我国一笔巨大的历史文化财富。

  考古人要做读书人,但不是书斋里的读书人。习总书记号召科技、文化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我们考古工作者也要把论文写在浙江的大地上,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浙江日报 阅读 00009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21-03-05 22195690 2 2021年03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