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前沿

近视手术的
“加减法”

  近视,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困扰。通过手术摘掉眼镜,是许多近视患者的梦想。经过近40年快速发展,屈光矫正手术更新换代,安全系数越来越高,手术效果越来越好。不同类型的近视手术区别在哪里?哪一种更好?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内知名屈光手术专家,浙大一院眼科副主任、屈光手术中心主任杨亚波教授,解读屈光手术的最新发展。

  从原理上看,屈光矫正是让平行光线经过人眼屈光系统后,重新聚焦到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目前,屈光矫正手术大致分为角膜屈光手术和晶体植入手术两大类。前者主要通过切削角膜组织改变屈光力以矫正近视,是一种“减法”,开展至今已有30余年,先后历经表层激光手术、半飞秒手术、全飞秒手术三代发展;后者则保留人眼原有组织,在晶状体之前、虹膜之后放置一副“隐形眼镜”,是一种“加法”,该技术于2006年从国外引入中国,目前临床效果不错。

  第一代表层激光手术,属于表面切削手术。角膜经酒精浸泡后掀开上皮,用准分子激光消融,同时去除角膜上皮和前部角膜基质层,最后放置绷带镜,从而实现角膜形态改变,达到屈光矫正的目的。

  飞秒激光是以时间命名的激光,用于角膜屈光手术已有20多年。它以脉冲形式运转,每个脉冲持续时间极短,只有几个飞秒,可以聚焦到比头发丝直径更小的空间区域,产生微爆破效应,实现精细切割加工。“飞秒激光现在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表层激光手术,成为主流。”杨亚波教授告诉记者。

  第二代半飞秒手术,通常使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再通过准分子激光完成角膜消融。这一手术需要飞秒激光设备、准分子激光设备两台仪器配合使用,飞秒激光仅作为制作角膜瓣工具,屈光不正的治疗主要依靠准分子激光完成,所以被称为半飞秒。术中安全、无痛,矫正度数范围较广,如远视、老花、一定范围内的薄角膜、高度数、高散光等均是适宜人群。

  第三代全飞秒SMILE手术诞生于2011年,利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层扫描制作一个微透镜,再通过角膜边缘的小切口取出微透镜,术后第二天就可以正常用眼。由于无需制作角膜瓣,所以角膜周边神经保护得更好、更完整,避免了因角膜瓣可能产生的上皮植入、移位、皱褶、掀开、脱失等风险。与半飞秒手术大约20毫米角膜瓣边切相比,全飞秒只有2毫米-4毫米的微小切口,在上层角膜中减少约80%的手术损伤,减少约45%的切割面积,更好地保存了角膜机构的完整性,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结构稳定性更好,抗冲击性也更好。

  “全飞秒手术优势明显,切口微创,术中无痛,术后恢复快,而且效果稳定。”杨亚波介绍,全飞秒手术相当于在角膜上“制作一副镜片”,目前手术的安全性、远期疗效已得到临床反馈,安全可靠,适合有高强度运动需求的群体,比如运动员、军人、警察及好动的年轻人等。不过,全飞秒手术对角膜厚度、形态要求严格,近视1000度以内、散光500度以内为宜。

  近视度数高或者角膜偏薄的人群,往往不适合角膜切削手术,晶体植入手术为他们提供了新的选择。晶体植入手术是一种眼内手术,ICL晶体是可植入式眼内接触镜,柔软轻巧,富有弹性,整体厚度大约为50微米,约小拇指盖大小,具有极高的生物相容性,但是不会与任何组织结构发生结合。

  ICL晶体的植入位置在眼后房、虹膜与晶状体之间,植入后,不改变眼球组织结构和形状,具有较强的可逆性。晶体可以永久置于眼内,也可随时取出,不会引起眼内或角膜结构的改变。

  杨亚波强调,不同的近视手术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的人群。但是,不管选择哪一种手术,都要经过严格的术前筛查,接受全方位综合评估,才能最终确定适合自己的方案。只有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才是最好的手术。


浙江日报 前沿 00008 近视手术的
“加减法”
2021-02-26 22164001 2 2021年02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