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1年1月26日在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2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极不平凡。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两手硬、两战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发展聚力、为企业赋能、为小康增色、为治理提效,经济恢复好于预期,高质量发展特征进一步显现,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一)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统筹领导、相机决策,在全国率先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数字赋能、精密智控,“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精准有效。减负稳企、复工复产,出台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30条、“五减”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为企业减负4800亿元。强化保障、服务全局,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有力,调配2018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武汉和荆门,实现“打胜仗、零感染”。
(二)经济恢复好于预期。GDP增长逐季回升,实施“争先创优”行动,地区生产总值64613亿元、增长3.6%,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回升9.2、3.1、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稳步提升,一产增加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1%。三大需求稳中有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外贸出口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6%。经济效益不断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4.7%。融资畅通工程成效明显,各项贷款余额14.4万亿元、增长18%,民营经济贷款、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分别是上年的2倍和1.7倍。
(三)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创新强省建设步伐加快,新增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4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032家。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入实施,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3%。制造业竞争力加快提升,新培育认定首台(套)产品263项,“浙江制造精品”超200项,新增“浙江制造”标准561项。市场主体持续升级,新增单项冠军企业33家、上市公司86家,入围世界500强企业5家。
(四)长三角一体化和“四大建设”力度加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落实,高水平举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率先出台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政策意见。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设立金华金义新区和台州湾新区,13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累计完成投资1777亿元。大花园建设加快推进,启动浙东唐诗之路建设,实施十大名山公园、十大海岛公园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商合杭、衢宁等铁路建成投运,杭州绕城西复线、千黄高速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全省陆域实现高铁市市通、高速公路县县通。大都市区建设加快推进,实施甬舟一体化发展方案,推进杭绍甬、嘉湖、衢丽花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迭代升级特色小镇2.0版,新增6个小城市培育试点。
(五)各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全面开展,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掌上办事、掌上办公”之省建设深入推进,持续深化“互联网+监管”。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全面实施,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审批实现“最多80天”,稳步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全面拓展延伸信用“531X”工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稳步开展,制定出台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省属企业混改率达77%。能源领域改革提速,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2100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50亿元以上,深化用能权有偿使用试点改革。
(六)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一带一路”枢纽建设纵深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加快西延东拓,温州获批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义新欧”班列开行1399列。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新设宁波、杭州和金义三个片区,保税燃料油加注量突破400万吨、连续3年全国第一。外资增长保持稳定,新争取2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外资工作专班,获批企业外债额度12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6.4%。
(七)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实施。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10个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培育美丽乡村示范县11个、示范乡镇100个、特色精品村3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测评全国第一。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累计建成省级特色农业强镇84个,新建高标准农田64.9万亩,59个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总投资超1200亿元。
(八)文化浙江建设深入推进。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11个设区市全部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全部创成全国双拥模范城。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良渚古城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25个省级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4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
(九)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面开展。高标准打好治气硬仗,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六项指标首次全部达标,全省淘汰改造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287台、淘汰燃煤发电落后产能76万千瓦。高标准打好治水硬仗,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94.6%,11279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标准化运行维护。高标准打好治废硬仗,城镇垃圾分类覆盖面达91.5%,新增年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144万吨。高标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山水林田湖海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造林57万亩。
(十)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持续加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11.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4.3%。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其中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6.9%。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低收入农户同步小康,结对帮扶的80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108个挂牌督战村全部脱贫出列。持续加强社会民生保障,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99.75%,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342家,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惠及1007万人次。未来社区试点加快建设,首批21个试点全面开工,第二批36个试点名单公布。平安浙江建设不断加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22%。
(十一)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发力。重大项目加快实施,省“4+1”重大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23%、128%,省市县长项目落地率76%。“2+6”重大项目清单创新推进,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75.86亿元、创历史新高,争取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894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安排土地指标超过1.8万亩。
二、2021年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目标
(一)指标体系设置上,一是做好与“十四五”规划的衔接,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35项指标全部纳入。二是更加注重扩大内需,设置投资、消费的总量指标和结构性指标,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三是注重工作延续性,继续保留历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的重要指标。
(二)目标设置上,一是充分体现“十四五”规划要求,目标适当高于“十四五”期间年均要求,为后期应对不可预见的外部风险冲击预留空间,掌握工作主动。二是充分体现前列意识,按照改革突破争先、服务提质争先、风险防控争先“三个争先”的要求设置目标,充分体现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责任担当。三是充分体现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引导各方把精力集中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企业发展上来,把重心放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上来。
基于以上考虑,提出2021年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见下表)。
三、2021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建议
在坚持慎终如始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联动。一是优化创新战略空间布局,集中力量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加快建设G60(浙江段)、宁波甬江、温州环大罗山、浙中等科创大走廊,深入实施“尖峰、尖兵、领雁、领航”等计划。二是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60个以上,建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50家以上,新增单项冠军企业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0家、“隐形冠军”50家。四是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聚焦装备制造等“10+X”重点领域,推进一批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和企业建设。五是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积极创建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实施3000项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力争实现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
(二)更大力度参与强大国内市场建设。一是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打响“浙里来消费”品牌,实施促消费十件实事。二是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抓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加快“4+1”重大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深入推进“两新一重”建设。三是推动金融要素高效配置,全面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严密防控大型企业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四是增强循环畅通能力,深入实施“浙货行天下”工程,全面实施“同线同标同质”行动,深化国家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力争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三)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一是深化数字化改革,持续完善“浙里办”“浙政钉”“浙里督”,力争推出100项“智能秒办”事项,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二是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落实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2.0版,深入实施信用建设“531X”工程,迭代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三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各项改革,深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完善能源“双控”制度,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四是以“一带一路”统领对外开放,迭代升级十大标志性工程,纵深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全面实施西延行动。五是着力稳外贸稳外资,出台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健全重大外资项目专班推进机制。
(四)更大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一是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大脑”建设应用,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800个。二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一批县城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加快小城市培育,加快特色小镇2.0建设,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计划。三是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足额落实粮食和食用油储备任务。四是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1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5000个。五是深入推进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深化“两进两回”行动,积极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六是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研究制定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计划,建设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0个、特色农业强镇20个。
(五)更大力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一批高质量一体化先行实践点。二是加快推进大湾区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造5个高能级战略平台,积极推动“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增点扩面。三是加快推进大花园建设,加快提升大花园核心区建设水平,公布首批10个以上耀眼明珠。四是加快推进大通道建设,新增铁路和轨道交通600公里以上,力争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300亿元,力争通苏嘉甬铁路等项目开工,加快沪甬跨海通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五是加快推进大都市区建设,唱好杭甬“双城记”,推动嘉湖、杭嘉、杭绍、甬绍、甬舟、甬台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六是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坚持全域谋海、陆海统筹,加快海洋经济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七是加快推进山区跨越式发展,完善山区26县发展支持政策,实施做大产业扩大税源、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计划。八是统筹推进对口工作,接续开展东西部协作,持续深化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工作。
(六)更大力度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一是启动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编制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20.8%,煤电装机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腾出用能空间180万吨标准煤。二是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开展“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加快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三是高标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岸线保护与整治修复。四是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构建常态化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机制。
(七)更大力度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是高水平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运河博物馆等浙东唐诗之路标志性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大运河诗路等三条诗路建设。二是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产业提升计划,高水平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实施浙江文化出海工程,开展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三是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红色基因薪火行动、新时代文明生活行动、人文素养提升行动。
(八)更大力度推进富民惠民安民。一是强化就业促增收,全力帮扶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立健全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联动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二是切实提升公共服务,实施第四轮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重点人群健康关爱工程、重点慢性病干预计划,有效降低学生近视率。三是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加快推进首批试点全面建设,有序推进第二批试点全面开工,好中选优确定第三批试点名单。四是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全省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10000元/年以上,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调控。五是全面推进平安浙江建设,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比前两年平均数下降20%,提高重大安全风险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
四、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省“4+1”重大项目
安排2021年实施重大项目700个左右,年度计划投资9000亿元左右。一是交通重大项目计划投资2000亿元左右。二是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重大项目计划投资4000亿元左右。三是高新技术与产业重大项目计划投资3000亿元左右。四是加快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二)“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
安排2021年实施重大项目2000个左右,组织实施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超6000亿元。一是数字经济工程计划投资1200亿元左右。二是生命健康工程计划投资900亿元左右。三是高端装备工程计划投资1200亿元左右。四是文化旅游工程计划投资900亿元左右。五是能源环保工程计划投资1000亿元左右。六是技术改造工程计划投资15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