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入选国务院扶贫办企业精准扶贫综合案例50佳

浙商银行:真心扶贫 创新扶贫

  本报讯 (记者 朱承 王世琪) 在陕西省略阳县,接官亭镇中心小学从当初的一栋危楼校舍,到今天的全国后勤管理先进学校、陕西省级文明校园,离不开浙商银行的金融扶贫。“如今学校成为‘明星学校’。在浙商银行的帮助下,我们的‘蛋奶工程’‘营养午餐’计划,比国家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还早。”校长李名海说。

  2008年,接官亭镇中心小学校舍受汶川大地震波及成了危楼,当时浙商银行西安分行正值筹建尾声,得知消息后,当即取消开业仪式,将节省的费用以及员工捐款、总行慈善基金合计100万元用于援建学校,从此,一帮就是13年。

  接官亭镇中心小学的嬗变是浙商银行扶贫实践中的一个鲜活案例。日前,国务院扶贫办公布了2020年“企业精准扶贫综合案例50佳”,浙商银行名列其中,成为唯一入选的浙江企业。

  “扶贫是国之大计。近年来,浙商银行发挥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优势,响应中央号召,在没有对我行明确作出扶贫要求的情况下主动作为,积极开展扶贫工作。”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说,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浙商银行聚焦人才、产业等,构筑起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扶贫先扶智。浙商银行通过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环境,拔掉“穷根”。据统计,自启动帮扶起,接官亭镇中心小学有120余名学生后来考上大学。

  2004年成立时,浙商银行就以浙江千名贫困学子助学计划替代开业仪式。节省新设机构开业相关费用用于助学帮困,变成了优良传统,目前已累计捐赠2118万元。2019年9月,浙商银行正式启动“一行一校”结对帮扶工作,依托全国19个省(直辖市)的28家分行,将接官亭镇中心小学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全国,目前已结对学校18所,受助学生6241人。浙商银行还鼓励员工结对帮扶资助贫困学子,如连续开展多年的浙商银行彩虹计划目前已有2.35万名学子受益。

  “扶贫,不是给钱就够了,而是要赋予当地持续的‘造血’能力。”沈仁康说,作为一家“00后”银行,浙商银行创新探索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模式。“虽然我们投入的钱绝对额不高,但我们是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并在一些领域做出了成效和特色。”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四川凉山州有一所“扶贫银行”。2016年初,浙商银行在当地设立分行,并量身打造出“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在该模式的支持下,当地龙头企业德昌县唯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上游小企业先后获得累计1400万元小微贷款,发展步入正轨,吸纳的1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2018年,浙商银行与龙游县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结对,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发电、粮油加工、茶叶生产等项目,投入帮扶资金1790.32万元,提前一年实现全体“摘帽”。2019年,浙商银行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号召,为四川省仪陇县4个贫困村提供帮扶资金402.02万元。疫情防控期间主动引入圆通速递、小城故事等物流和电商企业,帮贫困村打开农副产品销路。

  在扶贫过程中,浙商银行淬炼出一支人才队伍。兰州分行员工王长山先后辗转采日玛村、贾岔村、高湾村,帮助这些村摘掉“贫困帽”;凉山分行员工徐兴隆驻扎凉山3年,为当地产业扶贫探路……截至2020年末,浙商银行总分行先后派出20余名优秀干部,在全国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离不开金融创新。浙商银行首创应收款链平台,将扶贫龙头企业的应收账款、订单转化为电子金融工具,解决企业融资需求;通过“点易贷”,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农户的融资难问题;通过“e家银商城”直播带货,打造“精准对接+搭建平台+直播带货”的消费扶贫模式,为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打开销路。

  务实的做法带来实在的效果。截至2020年末,浙商银行发放产业扶贫贷款余额16.18亿元;结对帮扶34个村,受助人数2.68万人,完成49个帮扶项目;线上+线下各类渠道消费扶贫“带货”696.14万元。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浙商银行:真心扶贫 创新扶贫 2021-02-04 22068475 2 2021年02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