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钱塘江

木落知风发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谢灵运估计也没有想到,隔着1600年的光阴,会有人和他有着《夜宿石门诗》同样的感慨。尽管他写的是嵊州石门山,但江水却是绵延相通的,而在瓯江边上,正好有刘伯温读书时的场所石门洞。因为谢灵运当过永嘉太守,这两个石门就很容易让人误会,但没事,都是在江南的区域里,如果从高空俯瞰,只是隔了几座山。何况风景,更多的是我们内心的感受。

  我们坐在瓯江边冬日的午后暖阳中闲聊,忽然有风吹过,极目远眺,此处正好是三溪(小溪、大溪、石溪源等)交汇处,三溪在这里碰撞时,瓯江恰好形成了一个平静宽阔的水域,一张正在发言的嘴。

  他们看到的山水和我们今日看到的山水一致吗?也许不一样了,而“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体会却是共同的。出于交通便利上的元素,古人常常以江水作为交通枢纽,瓯江便是。今天的瓯江,青田这一段早已经不通航了,很安静,江面上,有鹭鸟优美展翅,牵引着我们的视线。幸好有这些鸟和水面下的鱼,偶尔也有水上游艇开动时荡起的涟漪,要不然,江也会寂寞的。

  但当时不同的景象应该是:瓯江上舟船穿梭,一条山水的诗路大抵是这些江水的清澈,草木的蓊郁,山影的巍峨,和身影的渺小等组成。而立在船上,拂面的风有着海的咸涩和狂暴气息,儒衫飘然的孟浩然不由吟诵出:“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

  那时的江,也许比现在的阔,也许比现在的窄,又或者比现在的急和险,但看山看水的情绪却是一样的,我们都沉溺于自然之间。

  这么一处青山隐隐,绿水迢迢的地方,在若干年以前,时间隔得也不远,到2015年之时,还是一座大型石材厂。在我的记忆里应该有尘沙漫舞的场景的,因为路过时时常能够看到,也时常有所感怀,但又无能为力。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三溪口街道共拆除旧厂区31700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98462平方米,逐步实现石材加工厂转型升级。在原址上,则新建成了休闲游步道和临时码头,也就是我们坐而论道的地方。

  这仿佛才配得上一片湛蓝的江水,这条江和天空相互耀照,仿佛是要走入彼此;而在瓯江两岸起伏连绵的山中,那些水流正是从每一处细小的泉眼中汩汩而出,又聚拢,从山中奔流下来,我们管它们叫小溪、大溪和石溪,但它们其实并不在意,用这种一意孤行的奔流决绝地汇成了这条瓯江,并且从很多年前那个叫谢灵运的诗人那里,流淌出一种山水诗的传统。

  此时,江对岸突然生动起来:一列高铁从山谷间呼啸而出,矫若游龙,瞬间又沉没在山脉之间,山坡静寂好像它从没有出现。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变其实是一个主题,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就像我们对于山水的感情,虽然我们有了不一样的表达方式,用快捷替代缓慢,用汽车高铁替代舟船马车,但在我们恢复着山水固有的秩序之时,我们听到了一种潜藏着的深意,大美而不言。

  一枚树叶恰好飘落下来,从我们的头顶划了一道曲线。起风了,风走在瓯江的水面上,风走在山势起伏中。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6 木落知风发 2021-01-31 22032582 2 2021年01月3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