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中国新型城镇化浙江样本

文章导航

古城复兴·慈城

古县名城蓬勃重生

  2020年5月17日,“古城复兴在浙出发”活动在宁波江北慈城举行,“江南第一古县城”亮相聚光灯下。“慈城古县城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传承发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浙江文化强省建设中作出典范和贡献,并力争成为浙江省‘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先行示范区。”江北区委主要领导表示。

  如今,有不少古镇喊出了复兴的口号,但复兴并不代表复古,有许多发展都是温故而知新,都是从旧的里面得到新东西。慈城,坚持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开发并重,古县城功能品质、特色景观、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文化生产力,一幅百姓幸福安居、产业兴旺发达、生态优美宜居的美丽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文化突围,先一步挖掘潜力

  慈城古县城自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建县城,到1954年,一直是慈溪县治所在地,新石器时期的傅家山遗址、宁波城市的发祥地——句章故城也位于慈城。素有“进士摇篮、儒学胜地、慈孝之乡”美誉的慈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2009年被列入运河历史文化名镇,四大特色文化支撑起古城复兴底蕴。

  古城遗产丰富,大量的古建遗迹展示了建筑文化。慈城古县城空间载体上以直街为中轴线,以县治为制高点,尊崇礼制,格守典章,形成均衡有序的特色县城秩序,完美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县城“天人合一、中和为美”的规划思路。2001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做出保护开发慈城古县城的战略部署。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慈城累计完成宅院修缮、遗址重建近25万平方米,国内首部古城历史文化保护条例——《宁波市慈城古县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慈城古建筑修缮工作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慈孝文化彰显,众多的孝子孝女展示了慈孝文化。慈城历代出现了许多孝子(女),受皇帝旌表的就有30多个,其中以汉代的董黯、唐代的张无择、宋代的孙之翰最为出名,人称“三孝子”,并建起了“三孝子祠”,慈城也因此曾名为“三孝乡”“三孝镇”和“孝中镇”。目前,慈城仍保留众多以“慈”“孝”为名的历史遗存,如慈江、慈湖以及张孝子祠、节孝祠、孝子井等。2008年,江北区因此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此荣誉的区(县、市)。江北区从2009年起每年重阳节都会举办“中华慈孝节”。

  名家大师辈出,人文沃土展示了耕读文化。慈城是人文沃土,从大儒显贵到巨富,才俊辈出,素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先后诞生了5名状元、1名榜眼、3名探花、519名进士、2400多名举人。近代以来,京剧大师周信芳,书法家梅调鼎、钱罕,教育家严修、冯定,湖畔诗人应修人,文学家邵荃麟、穆时英、冯骥才,实业家应昌期等闻名于世;谈家桢等5名两院院士,更是跻身中国最高科技殿堂;金融业有“宁波帮”开山鼻祖、中国第一家银行创办者严信厚,掌管上海钱业达10年的秦润卿等。

  国药大堂广传,名满海内外的堂号药商展示了药商文化。慈城历代文人遵循“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道,在科举之外的道路探索人生的价值,导致了慈城药商众体的诞生。明清以来,慈城本地籍人士中出现许多从事传统国药业的成功者,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著名的如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上海冯存仁堂和童涵春堂、杭州张同泰堂和叶种德堂、广州敬修堂等。如今,慈城正瞄准健康产业风口,再续中医药文化根脉,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先后启动药商博物馆、市级中医药特色基地建设,并出台多方利好政策吸引药商回归。

文旅兴镇,进一步激发活力

  如今,走进慈城,一砖一瓦古朴精致,一草一木宁静舒卷,街角巷口随时可以邂逅历史遗存,你会发现,慈城越来越不负“江南第一古县城”的美誉。

  “年内提升、次年见效、三年变样”。2019年,随着新目标的提出,慈城按下了保护开发“快进键”,明确了以“创建国家级文旅融合示范区”为目标,以打造融“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功能定位。

  一年间,江北持续推动一批软硬件设施建成开放,古县城大东门城楼、南门火车站地块提升、解放河历史街区改造等45个项目相继实施;明确了古城主游线,加快古城核心景区人文景观和公共空间改造,加快商业招商和产业植入,古城与周边乡村旅游串珠成链、抱团发展;引进港中旅为景区景点管理运营商,推动古城的管理更加规范、活动更加丰富……数据显示,去年慈城古县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6.1万人次,同比增长19%。

  古城要复兴,文化和产业都要复兴。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慈城积极破题,吸收各类研究成果,明确古县城产业“大旅游+健康和电影产业”定位,推动产城融合。

  节令如鼓,时不我待!十大饭店、十大民宿建设相继按下了“加速键”,慈云酒店、聚宽书院、溪上·走马楼、甬浩轩、浮碧山房等一批民宿和餐饮先后建成营业;加强人文历史的挖掘和新景观、新场所打造,启动了十大博物馆和十大文化场所建设,慈城历史文化展览馆、药商博物馆、冯定纪念馆、年糕馆、囍园等建成开放;抓住慈城药商文化特色,独辟蹊径发展健康产业,已促成10多个项目落户;古城的环境提升已为电影产业拍摄提供了良好环境,获得美国奥斯卡7座小金人的著名导演约翰·修斯的修思院项目也已落地建设。

  古城复兴,关键在人;古城复兴,更要用心。无论身在何方,总有一群人在为慈城奔走忙碌,一本本厚重的书籍、一项项精妙的民间技艺、一场场热闹的民俗文化活动,成为古城的鲜活记忆,也成为古城集聚“人气、文气、商气”的法宝。

  “以前的火车站进行了区域改造,童年的记忆回来了;年糕馆开张了,民权路上还多了不少文创店,好吃好玩的地方更多了;大东门瓮城原址重建了,历史风貌再现!”近日,高小芳带着家人从工作地点杭州市回了趟老家——慈城镇,这里的变化让才半年多没回来的她连连感慨“没想到”,并说打算推荐朋友和同事一定要来这走走看看。

  在《慈城古县城文旅战略策划》中,智纲智库为慈城构建了古县城文旅融合发展“1-2-9-15”体系,以“民艺复兴看慈城”为文化主题,包含主游线和东护城河夜游线两大特色游线,民艺街、国潮街等九大主题街区,以及运河盛宴非遗中心、城墙光影秀、数创艺术馆群等15个亮点项目。

  “年轻人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力军,慈城有望通过新技术、新场景、新营销,活化传统文化,打造古城文化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智纲智库有关负责人说。

生态修复,

深一度展现魅力

  慈城的美,在山,在水,在城。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湖光山色的自然环境给予了慈城无与伦比的生态之美。为了守护这方水土,慈城镇将生态治理进行到底,既加快新城区域“生态修补”,又紧抓旧城“城市修复”。让生活在慈城的市民和每一个来到慈城的游客都能与青山绿水为邻,与美丽生态相伴。

  2016年,宁波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选址江北姚江-慈城片区作为首个试点片区。慈城牢牢抓住这一大好良机,投入专项建设资金4亿元,高标准完成官山河以西核心片区路网、管网、绿网、河道“三网一道”的改造提升,全面推进住宅小区、生态区、农田面源污染控制等海绵化改造提升。目前,慈城新城海绵城市已经历了多次考验,为慈城人带来了全新的宜居体验。同时,作为宁波市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的缩影和亮点,慈城新城海绵城市建设以“宁波样本”入选住建部《海绵城市典型案例》,被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央媒集中报道。

  2020年3月,慈城镇被纳入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首批培育对象,并获评浙江省2020年度“一镇一方案”优秀方案。随着美丽城镇建设的推进,小城里的故事被慢慢挖开,古城历史文化脉络缓缓展现。未来,从大东门西望古城——一条曾贯穿古城南北的交通要道、曾经繁忙无比的河埠头交易场景将逐渐浮现。一街一河、沿街建屋、屋前植树、树下设店肆……尘封在记忆中的慈城即将重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走在慈城古县城,干净清爽是这里给人最直接的感受。“我们全面加快慈城古县城开发建设。通过大东门重建、解放河恢复等30余个建设项目,使慈城古城具有较强的游客接待能力,成为宁波和周边地区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以2021年底为时间节点,实现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古县城文化特色体验区目标。对于未来,慈城信心满满。

  “古城复兴,不单单是文化复兴,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古城复兴,不仅局限在古县城,还要联动周边景区、联动新城。”对于新阶段古县城保护开发的方向,慈城镇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调研考察、项目研究、论坛交流等多角度全方位交流探讨,“创建国家级文旅融合示范区”的目标最终敲定。

  慈城将积极推动古县城与周边景区的紧密合作,整合辖区内农旅项目,推出“古县城+绿野山居+云湖”“古县城+膜幻动力小镇+半浦”“古县城+毛岙”等一批新的旅游线路,将现有的吃、住、游项目整合,使游客的半日游、一日游变成周末游、度假游,打响慈城旅游品牌,让慈城的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几重蝶变,共话新章如今,到那时,慈城的美又将拥有新的意义,这里也将成为打造浙江大花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


浙江日报 中国新型城镇化浙江样本 00015 古县名城蓬勃重生 2021-01-25 浙江日报2021-01-2500007;浙江日报2021-01-2500013;浙江日报2021-01-2500017;浙江日报2021-01-2500014 2 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