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深读

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迈向2.0

生态标尺,提升绿色竞争力

  在浙江,绿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动人的色彩:2019年率先通过生态省试点验收,2020年启动编制《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2020年10月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

  “十四五”时期,浙江如何高标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通道?日前,浙江日报、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在杭州主办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里的美丽浙江建设”为主题的“提问‘十四五’系列高端智库沙龙”。与会专家就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优化我省生产生活模式等建言献策。

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迈向2.0

生态标尺,提升绿色竞争力

本报记者 郑亚丽

  探索“碳中和”新路径

  气候变化,成了与会专家关注的焦点。

  “中国在以更积极的姿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注意这些新理念、新语系的变化。”浙江工业大学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鲍健强一直致力于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研究,他认为浙江作为沿海的发达省份,更应该走在前面。“对浙江来说,碳中和是一个新课题和新要求,要尽早布局和探索。”鲍健强举例,丽水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产业结构能耗较低,能够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之间的平衡,即碳中和。因此,在他看来,丽水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有利于其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价值转换的一个示范区和碳中和先行区。

  碳排放权的实质是新型发展权。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资源禀赋少,但制造业发达,碳排放不达标就意味着经济发展空间受限。

  “一方面浙江要加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加快形成碳排放交易市场。”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方恺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不仅要减排,也要增加碳汇。“浙江不妨先从省内试点做起,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碳排放交易。”

  碳汇,是资源变资产资本的一种途径,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种实践途径。然而,自从2016年《浙江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发布后,相应的配套并没有及时落地,浙江润格木业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刘琴认为,浙江在这方面的步子可以迈得再大一点。

  “碳排放要发挥系统思维。”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潘毅刚指出,一个地区生产的能耗指标不能平均分配,兼顾公平的同时也要关注效率,今后要加快建立发达地和山区县之间的生态补偿关系。

  要通过市场平台转化

  浙江向来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2020年6月,我省发布《浙江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什么项目能建,什么项目不能建,有了一套绿色标尺。

  然而,在发展中,一个现实难题摆在眼前:生态资源越丰富的地区,开发难度越大。潘毅刚举了一个例子,我省某地有一个水库,依托好山好水好环境,在旁边发展起来很多农家乐。但因为靠近生态敏感区,没经过论证,存在多年的手工业和农家乐被一禁了之,不得不搬离这里,也让附近居民丧失了就业机会。

  “所以要建设性保护。”对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平衡问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艳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建设性保护,促进生态环境朝着更好的方向演变。比如浙江的‘五水共治’,就是通过我们的介入让水的环境、质量、生态都发生了一个非常好的积极性变化”。叶艳妹提出,推动绿水青山转向金山银山,必须开展适度的利用性保护。“这个强度要在生态容量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这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核心是转化。”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认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关键是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其中,市场的作用很关键。”潘毅刚说,生态资源放在那里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必须通过市场这个平台进行转化。他提到,不论是我省近期发布的GEP核算标准,还是地方探索的“两山银行”,都旨在摸清生态资源的家底后,探索一个更顺畅的转化机制。

  “能否建立这样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让生态资源能够自由地交易,这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键一步。”潘毅刚说,这个过程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让更多生态资源能够走向市场进行转化。

  绿色发展也要“跨界”

  过去10多年,凭借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个充满生机的浙江正在快速崛起。进入新时期,浙江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从1.0升级为2.0,成为大家思考的方向。

  “工业文明时代,我们没有先发优势,但进入生态文明时代,我们在世界上有弯道超车的机会。”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认为,浙江今后要成为中国转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一个领跑者。具体来说,要从理论、科技、产业、文化、改革和制度六大方面赋能,让浙江成为全面实现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一个先行省。

  “生态文明是科技文明。”参与了许多山区县发展规划的潘毅刚一语中的。他认为山区县要绿色崛起,实现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并非易事。“如果没有科技的支撑,那么最终走的还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因此他提出,升级版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必须要有附加值,跨界思维很重要。“生态要跟科技、人文、旅游、农业等产业结合,没有产业结构的转换,就不可能有整个区域的发展。”

  “未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数字化是一个方向。”省工业和信息化经济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认为,目前社会上已经涌现出一批无人工厂、数字车间,它们在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起到了润滑作用。因此,生态价值的转化机制一定要找到比较好的载体去实现。

  “十四五”时期,加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对浙江来说,如何在较好的生态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兰建平认为,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形态一定是经济基础更扎实、产业技术更高新。顾益康则表示,未来会出现很多新产业,也一定会有许多产业重新崛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表示,浙江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上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今后要通过深化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快美丽浙江的建设。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4 生态标尺,提升绿色竞争力 2021-01-15 浙江日报2021-01-1500015;浙江日报2021-01-1500013 2 2021年0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