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人物

在说唱中传承杭儿风,金一戈:

不进曲苑,
怎知春色如许

  “小锣敲来嚓啷啷,今朝唱些啥名堂……” 上至古稀老人,下到懵懂孩童,只要听过杭州小热昏,金一戈这个名字必定耳熟能详。

  不久前,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杭州小热昏第七代传承人金一戈携杭州小热昏作品《鸡吃狼》,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杭城曲坛再添一朵“金牡丹”。

  最“老派”的青年演员、放弃家业的曲艺人……这么多年来,金一戈的称呼不断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曲艺的痴迷与执着。

  曲艺这行没有捷径

  “小时候,我们家里有两卷绍兴莲花落大师胡兆海老师的磁带。”金一戈告诉记者,听着听着,他便对这些韵调熟悉起来。上初中后,他曾经考上艺校,却因为年龄太小没有成行。大学时,他选择的专业是分析化学,毕业后进入自家原料公司跑销售,准备继承家业。

  一次,金一戈在电视上看到杭州小热昏,瞬间对这种古老的表演形式着了迷。于是他白天干销售,晚上参加各种戏迷俱乐部、培训班。整整4年,从未间断。

  从“理工男”到曲艺人,这条转型之路,金一戈走得很坚定。凭借专业的表演和十足的热情,金一戈不断登台演出,磨练自己的技艺,并结识了恩师翁仁康和周志华。2011年,金一戈参加浙江省“群星奖”选拔赛获得第一名,经曲艺界老前辈马来法老师的推荐,进入了杭州滑稽艺术剧院。

  “不进曲苑,不知春色如许。曲艺是一门走心的艺术,唯有勤奋苦练,认真听老师点拨,方能成功。”金一戈认为,曲艺这一行没有捷径。

  进入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后,浓厚的曲艺氛围让金一戈如鱼得水。他一方面日复一日地磨炼内功,雕章酌句,只为呈现最完美的精品;一方面积极交流展演,足迹遍布企业学校、田间地头,在说唱声中传承杭儿风。

  养成自己创作的习惯

  这次让金一戈斩获牡丹奖新人奖的《鸡吃狼》是怎么创作而成的呢?

  2019年,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举办第七届曲艺新作比赛,并选拔参选牡丹奖的节目。金一戈就以扫黑除恶为主题,创作了《鸡吃狼》的剧本。“杭州老热昏有两个经典本子,《水果招亲》和《蔬菜打仗》,都是用拟人的手法讲故事。所以我想到了鸡和狼两个动物。”金一戈说。这个作品获得了曲艺新作比赛金奖。“牡丹奖两年才评选一次,大家都铆足了劲准备。《鸡吃狼》入选后,我参加了好几次作品研讨会,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看看可以在哪些方面提升。”

  平时,他也常常利用碎片化时间一点一点打磨作品。直到参加牡丹奖比赛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对剧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大概改了一半以上。自己写本子的好处就是熟悉段子和韵脚,临时改词,心里不慌。”

  上台后,凭着多年的演出经验,金一戈游刃有余,毫不怯场。获奖后,金一戈在朋友圈真情流露:“一朵牡丹,众人浇灌!满满的感恩!”

  熟悉金一戈的人都知道,对于曲艺,他是满腔热爱,走哪唱哪,曲不离口。

  “曲艺人要有自己的创作。”金一戈认为,演绎经典作品是对前辈技艺的传承,创作新作品更是传承剧种的责任。多年来,他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创作习惯,每天收集笑话或段子,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每周和老前辈交谈学习……努力将一个个小热昏作品,打磨成精品。

  “我想想,每年新产出六七个本子,总要的吧。”金一戈语气轻松,目标却非常坚定。

  将时尚融入传统非遗

  杭州小热昏,最早是由卖梨膏糖应运而生的。街头艺人用方言演唱,说故事、唱新闻,以糖代票,衍生出流传至今的剧种。如今,作为杭州小热昏第七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金一戈深感责任重大。

  “小锣拷了么嚓啷啷,响了么唱一唱,杭州有一条小弄堂……”2015年,金一戈曾经和杭城知名方言乐队口水军团一起创作了一首歌《原先子》。“很多人听过这首歌,但是并不知道里面加入了杭州小热昏。”金一戈说,将时尚融入传统非遗,也是他未来努力的方向。

  这位85后曲艺人的思想很活络,频频尝试短视频、有声电台等传播方式。“这些年,我们剧团积极推动曲艺进校园、进社区……我也愿意用各种方式去推广杭州小热昏。”金一戈透露,目前,他正在创作一首描写杭州城市新变化的单曲,希望能让更多杭州人感同身受。

  传承非遗剧种,曲艺人最应该做什么?金一戈认为,还是要出人、出戏。不久前,他入选了浙江省文艺名家孵化计划。“我报了两个项目,绍兴莲花落和杭州小热昏。希望能在3年的孵化时间里,多跟老师学习交流,做出一些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一个小书场,四五十听客,给我一杯茶,每天俩小时。”得了牡丹奖,金一戈的愿望依旧很简单:“我希望能留住老观众,培养新观众,将时尚潮流融入传统非遗,让非遗散发历久弥新的光芒。”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8 不进曲苑,
怎知春色如许
2021-01-07 浙江日报2021-01-0700005 2 2021年01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