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
朱李鸣 编辑 章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且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四个方面作了系统部署,明确将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时期,浙江发展的关键在于继续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在优势领域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真正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团”。
加快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既是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重要窗口”的核心任务。谋划好加快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浙江要探索以下五个方面:
更精准对标世界一流科创中心。以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战略、引领世界科技潮流为使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保障需要,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三大科创高地,精准分析硅谷、波士顿、西雅图、纽约、东京、首尔、特拉维夫、北京、上海、合肥、粤港澳大湾区等科创中心评估特色优势,寻求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优势,运用非对称赶超策略和焦点会聚策略集中突破。构建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核心平台、杭甬温等大都市高能级科创平台集中研发,各地开发区产业规模化应用的全域创新网络。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上超常规集聚建设一批重大科研设施、新型研发机构、数字基础设施,超常速汇聚一批世界一流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团队,提升新知识创造、新技术原创、新技术集成、新模式孵化、新产业培育能力,率先在部分重要领域进入世界科技创新领跑前沿,在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国家破解“卡脖子”核心技术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逐步占据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高地。
更凸显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主体作用。一是重视发挥浙江市场化体制机制优势,围绕人工智能、5G物联网、集成电路、精准医疗、高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借力市场打造一批领军型创新企业、行业带动力强的平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总部基地、独角兽企业;更大力度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研究型高校、科研院所整合创新资源,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中心、海外研发机构,组建高水平联合实验室和以产权为纽带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择优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杆型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现有高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向新型研发机构转型,吸引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或高层次人才团队、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央企业和地方大型国有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和外资研发型企业、国内外一流创投机构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三是加大高水平大学与学科建设力度,提升在全球科学研究中的影响力。加大国内外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类顶级高校专业学院、科研机构在战略性科创大平台建立机构,构建学科协同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机制,聚力做强做优学科;多渠道探索设立战略性科创大平台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计划基金,支持省级实验室、重大科研平台和企业联合承担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建设全球知识创新与交流枢纽。
更厚植战略创新型人才第一动力。集中资源引进一批国际一流战略科学家和高层次科研团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科技企业家队伍。以服务人才创新创业为中心,在高能级科创平台围绕科产城人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扩大国际化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建设一批国际化未来社区,多渠道建设人才租赁住房,营造全球一流生活生产生态融合、宜研宜业宜居环境;深化科技与人才管理制度创新,运用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创新试验政策,建立“人才科创特区”。率先探索建立符合实际、更加国际化的人才评价使用、经费管理、成果收益等机制,建立特殊优秀人才认定标准、职称评审“直通车”、重点攻关项目“揭榜挂帅”、首席专家负责制、科研人员自主合理使用经费承诺制、报销负面清单制等有竞争力的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将高能级科创平台建成全球创新人才最佳创新价值转化地、最具影响力吸引力的人才流入地。
更有效拓宽全球化合作创新渠道。既要紧扣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科技,紧密链接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鼓励高新区、企业、高校院所等在全球创新人才密集区牵头建设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海外研发中心、海外人才驿站等创新载体,争取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一批国际创新共同体,更深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布局,强化与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合作,合力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建设,推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在浙江融合集成,提升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策源能力,构建若干引领未来产业、未来科技、未来城市、未来治理、未来规制方案的首创地和“孵化器”“加速器”。
更系统优化设计布局创新创业生态。战略性科创平台建设,要坚持系统设计、协同实施、动态优化的系统工程思维,纵深推进科创集群、城市功能、生活体系、生态系统、人文空间一体化布局和一体化治理,形成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各方积极性的高效开发机制;以培育特色化有国际竞争力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导向,统筹研发平台、产业平台、科技基础设施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布局。突出若干标志性产业链构建,集成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供应链,强链补链延链并举,提高标志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分工地位,形成优势集群-特色产业链-重点平台的整体优势;进一步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资源服务平台,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大学科技园、专业园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做实做强“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创业企业”孵化链功能。培育引进卓越的孵化器公司提供优质服务,发展“孵化器—天使投资—创业企业”持股孵化模式。打造高能级的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技术转移转化交易中心,国际化的跨境数据流动、创业投资基金流动环境,完善“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线上+线下”“虚拟+实体”“云端+物理”“境内+境外”融合共生的科创新范式。
【作者为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经济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