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观点

一“增”一“减”显定力

  有几则新闻放在一起,读来颇具意味——

  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面对当下全球经济困境,习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14日商务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至2019年底,我国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容,已累计设立18个。但与此同时,负面清单却不断缩减,从190条缩减到37条,“瘦身”程度超过80%。

  15日上午,浙江甬舟铁路开工建设新闻发布会宣告,甬舟铁路将于今年12月下旬开工建设。这是浙江做强宁波舟山港世界一流强港、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最新手笔。

  无论是中央层面的反复宣示,抑或是政策层面的清单“瘦身”,还是地方层面的扎实推进,都凝结着我们对开放坚定不移的抉择。平心而论,这其实并不容易。近几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逆流不时涌动。但任凭风浪起,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开放。这是一种可贵的定力。这种定力来自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功实践:开放是中国实现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冬天来了,寒风起了,普通人下意识地把自家大门关上,但对一个国家来说则不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如今,越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越是全球化遭遇逆流,我们越要信奉开放,有决心有定力有行动自觉。

  当然,即便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贸易大环境的影响,国际市场仍存在机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浙江省进出口总值达3.0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3%,其中出口占2.27万亿元,浙江外贸贡献率全国居首,既驱动了浙江经济,服务了全国大局,也向全球源源不断输出有价值的浙江制造。同时,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宁波舟山港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有力彰显开放对经济的支撑。

  风高浪急之时要把准方向才能行稳致远。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浙江要基本建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努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全球投资避风港基本建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方面走在前列。这样的远景目标彰显了浙江的决心和定力。

  目标既定,惟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去行动。特别是,要展现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的新担当,从抢占市场向创造市场跃迁,从服务大局向融入大局跃迁;高标准建设自贸区,统筹推进舟山、宁波、杭州、金义四片区联动发展,学习借鉴深圳和浦东经验,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始终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等,浙江只有答好这些命题,才能为全国开放大局作贡献。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6 一“增”一“减”显定力 2020-12-16 21821813 2 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