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人物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义乌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吴高余——

为失能人员家庭撑起一片天

  要想在办公室找到义乌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吴高余,似乎有点难。“我在养老院,你过来吧。”到了约定的时间,记者被放了鸽子。

  当记者赶到义乌市怡乐新村养老院时,中等身材,穿着朴素的吴高余正在病房里躬着身子询问失能人员的护理情况:“没事我就会过来转转,看看他们被照料得怎么样。”

  为了给长期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2018年9月,义乌试行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并将该险种以社会保险第六险种方式列入了2018年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吴高余就是这一制度的探索者、制定者和实施者。两年多来,义乌已有5400多名长期失能人员享受到了“长护险”保障。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义乌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吴高余——

为失能人员家庭撑起一片天

本报记者 何贤君 义乌报道组 陈华栋

  建立失能人员长期护理制度,势在必行

  “来,我先带你看一个高科技。”吴高余神秘地领着记者来到了养老院里一个名为“助浴间”的房间。房间不大,分两块区域,一边是淋浴一边是浴缸。与众不同的是,淋浴喷头下和浴缸中都设置了软垫座椅。

  “失能人员行动很不方便,这些装置用处很大。”说完,吴高余在浴缸边捣鼓了几下,摸出了一个操作面板。一按上面的按钮,只见浴缸中的座椅缓缓上升,等升到一定高度,他旋转座椅,又将其慢慢降落到了地面。“这可以反映义乌在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方面的水平。”这个设备,一个中重度失能的老人用一次,只要5元钱。

  看着面前的这个辅具设备,吴高余既感慨又欣慰,8年前的记忆一下子涌了上来。2012年,吴高余率团赴日本、澳大利亚考察当地的老人保障管理经验。在日本淡路庄特别设施养老院,当看到这个先进的辅具设备时,吴高余惊叹不已。“一个养老院住着110名老人,工作人员有95名,其中专业护理人员有60名。”此外,还有社会义工定期来服务,这对当时的义乌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现在的这个设备,和我当年在日本看到的已经没什么两样。”吴高余说。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长期失能人员逐渐增多,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护理服务供给不足、失能人员保障滞后。“设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期护理制度,势在必行。”这是当时留在吴高余脑子里最深的印象。

  有了“长护险”,家属感觉负担轻多了

  “医护人员的服务怎么样?”“‘长护险’待遇金有没有保障到位?”记者跟他步入怡乐新村养老院的长护专区病房,吴高余抓住失能人员丁解萍的手细致询问起来。家属傅江军见到他,就像看到家人一样。来的次数多了,大家对眼前这个留着寸头的男人很是熟悉。

  今年71岁的丁解萍因脑出血后遗症导致失能,需要长期卧床照顾。2018年11月,家人商量后把老人送进了怡乐新村养老院。丁解萍在养老中心的护理等级属“特级护理”,每月护理费用为3800元。当年,丁解萍通过“长护险”失能评估,享受了长护险待遇,每月只要支付1775元。“有了‘长护险’,感觉一下子负担轻多了。”傅江军不知道的是,她的轻松,多亏了吴高余。

  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14省15个城市进行试点。“时机成熟了,义乌能不能搞?”吴高余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牵头做起了可行性分析。

  摸清失能老人的数据;查询养老机构的供给能力;了解地方资金可承受能力……一镇一村的跑,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对接。“花了大半年时间,14个镇街摸底,周末时间几乎都在调研路上。”这些本不在吴高余职责范围之内的大量前期工作,他都揽了下来。2017年,吴高余选派骨干赴省人社厅医保处挂职,收集掌握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有关‘长护险’的探索动态,把经验带回来。

  在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支撑下,再加上经验的积累,2018年9月,义乌“长护险”正式实施,按照每年人均筹资123元的标准设立“长护险”。每位市民每年人均缴费36元,其余由单位或财政负责,困难群众个人缴费由财政全额补助。“我们按居家上门护理、养护机构护理和医疗机构护理等不同服务形式,居家上门和养护机构的护理服务包平均支付标准均不超出 90 元/天,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包平均支付标准不超出130元/天,长护险基金分别按80%、75%和70%比例支付,困难群众按 100%支付。”实施当月,就有1800名中重度失能人员通过评估享受长护险待遇。

  让失能人员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

  有了制度保障,服务更需要专业。

  怡乐新村养老院设有3个长护专区,1135名入院老人中,有376人享受“长护险”保障待遇,占了30%以上。记者跟随巡查过程中,面对面沟通的失能人员人数就有20多个,这是吴高余每次巡查的常态。小到养老院里的一个辅具、健身器材,他都要上前试一试、看一看,是否运行正常。目前,义乌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有34家,养护床位近6000张。

  随后,记者又跟着吴高余来到了江东街道南山坑村的一户农民家里。今年70岁的卢庆明2014年中风瘫痪,2018年成了享受“长护险”的失能人员。女儿卢巧仙成为了专属“家庭护理员”。“虽然是亲属,正因为有‘长护险’,她每个月能拿到1296元的护理费用。”在吴高余看来,亲属和护理费之间并不矛盾,这也是义乌“长护险”的优势所在。

  除了护理机构外,针对居家失能人员,吴高余还创新探索组建了生活护理、医疗护理的队伍,其中生活护理员由镇街卫生院实行网格化管理,医疗护理员由镇街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和专业护理机构医护人员担任,并由此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为失能人员及时提供生活照料和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包含导尿、静脉采血等28项医疗护理。

  “即使在家里,也能让失能人员享受到医疗机构一样的服务,让他们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吴高余介绍,针对护理供给不足,通过基础技能培训到职业能力培训的提升,目前义乌市已建立3700多名家庭护理员、1500多名医疗护理员的职业型护理队伍,“部分护理机构还为生活护理员提供了每月近5000元的护理高薪。”

  义乌市长期护理保险从2018年9月起实施,城乡一体参保人员达104万人,户籍人口参保率为99.61%,基金支付近9000万元。自2012年萌发长护险想法至今,8年时间,吴高余从社保局调任医保局,岗位在变,谋划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的民生服务理念却一直没变。“进一步拓展长护险照料护理范围,提高居家护理保障能力,实现失能人员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帮助家庭解失衡、减负担,为社会促就业、创和谐。”这是吴高余接下来要努力交出的民生答卷。

  答卷感言

  吴高余:进一步拓展居家上门护理范围,提高居家护理保障能力,实现失能人员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帮家庭解失衡、减负担,为社会促就业、创和谐。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9 为失能人员家庭撑起一片天 2020-11-09 浙江日报2020-11-0900010;浙江日报2020-11-0900005;浙江日报2020-11-0900013 2 2020年11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