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周刊

打造人才与创新生态最优省

  省委提出新阶段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10大新课题,包括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后,如何依靠创新驱动、技术进步、高素质人才激发强大内生动力;强调要全面创新5种思维,包括运用数字赋能、改革破题、创新制胜3种手段;努力交出10张高分报表,包括聚力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交出创新高分报表。创新既是“新课题”,又是“新思维”,还是“新报表”,足见其在我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的战略地位,在育先机开新局、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强化创新驱动、完成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强调加快形成13项重大标志性成果,明确要求“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近年来,我省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面临着外部市场的挤压。同时,我省进入产业链价值高地仍面临许多困难,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高成长市场尚在建设过程中,低成本优势正在失去,高创新优势尚未成熟,出现两头受挤压的比较“真空”风险。突破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产业链两端集中发力,加快向价值链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把经济增长的基础从简单地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转变。如果能够及时实现这种转变,就可以为我省开拓新的增长基础。

  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对浙江而言,如何使产业迈向中高端、使经济实现弯道超车,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艰巨挑战,浙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确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实现“提能造峰”,以创新主体为抓手达成“倍增提质”,以创新人才为根本推动“集聚裂变”,以创新机制为保障建设“生态高地”。

  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实现“提能造峰”

  这些年来,我省创新平台建设发展迅速。国家级大科学装置获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不断增加,并建设首批4家省实验室,西湖大学等新院校相继成立。然而,从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来看,从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的目标来看,还需要加快培育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和战略科技力量,优化空间布局。一方面,坚持以创新平台和机构为载体,引导高端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和聚集。着力构建以杭州为主引擎,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海自主创新产业带为先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军民融合示范区高水平发展,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G60科创走廊等协调联动的区域创新格局,推动我省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另一方面,从需求端、供给端、管理端以及区域端、行业端来激发,从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与顺畅入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培育一批高能级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领军型企业,推动优势区域打造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形成全域创新发展梯次布局。

  以创新主体为抓手达成“倍增提质”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企业是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政府及相关部门起引导作用。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扩面提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企业知识产权可作为下一阶段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在继续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同时,应把更多精力放在盘活企业知识产权上面。另一方面,强化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积极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的产学研合作之路,构建各方共同发展、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以创新人才为根本推动“集聚裂变”

  创新需要什么人才、人才需要什么、如何培育人才是我们需要深入回答的三个问题。人才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的质量,要建设科技强省,就要完善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的引才机制,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一方面,注重人才这个核心要素、最大变量,强化人才集聚度、活跃度、贡献度。抓住国内国际人才流动新机遇,畅通高层次人才来浙留浙的“绿色通道”。推进新型浙商队伍建设,培育一支拥有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后备人才的创新型浙商队伍。实施工匠培育工程,打造“政企社协同”“产教训融合”“育选用贯通”的培养体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蓝领队伍。另一方面,强化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集聚高层次人才,强化创新源头供给。充分赋予特区“引育留用管”自主权,给足“阳光雨露”,加快科研经费、薪酬分配等人才政策突破。大力建设浙江“人才大脑”,推广“人才码”,打造人才蓄水池。健全包容审慎的人才管理机制,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推进集成人才引进、服务、赋能等功能的人才服务综合体建设。

  以创新机制为保障建设“生态高地”

  “十三五”以来,我省创新条件明显改善,创新合作更加开放,创新格局加快形成,创新价值充分体现,创新驱动成为重要引擎,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取得实质性成效,在信息经济等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面对新形势与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建设创新系统,优化创新生态。一方面,坚持以优化创新生态为保障,筑巢引凤、高原造峰,着力建设科技创新与人才生态最优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牵引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用人机制灵活化,推动产业、学术界、科研、成果转化、金融、人才、政策、中介、环境、服务等10方面因素融合提升,优化全域创新体系、创新格局、创新生态。另一方面,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工作格局,健全调解、仲裁、诉讼等知识产权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让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篱笆“通上电”。强化知识产权融资,破解“融资难”问题,通过政府购买与补贴强化知识产权激励。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完善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交易体系,加快建立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作者为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8 打造人才与创新生态最优省 2020-11-02 21589464 2 2020年11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