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观点

“两山”转化,开拓幸福之路

  近日,有两条新闻相遇在“同一条路上”:从今年起至2022年,浙江省财政每年投入18亿元专项激励资金,每年选取12名“生态优等生”予以重点支持;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在浙江诞生,青山绿水的价值从此可以量化。两则新闻看似毫无干系,实则都是我省在“两山”转化通道上的创新探索,旨在寻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的更优路径。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一个是生态资源,一个象征财富。曾经,生态生产力被视作一种“隐形”的生产力:我们知晓它、谈论它,却对它缺乏科学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人都知其宝贵,但价值究竟几何?宝贵之处又如何衡量?很多人都答不上来。这也正是我们在“两山”转化通道上积极探索的意义所在。日前出台的GEP核算标准,正是为生态环境描绘有形的价值图,为绿色发展画出精准的坐标系。通过科学、合理、可量化的标尺将绿水青山的宝贵价值折算成通俗易懂的“多少钱”。这不仅能让老百姓对生态的宝贵可见可感,更能充分调动起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重回安吉余村考察时强调,“生态本身就是经济”。简短朴素的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生态资源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财富价值。但如何真正打开财富大门,还需要找到“两山”转化的金钥匙。在现实中,有个别地方尽管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却迟迟打不开发展新路。究其原因,正是缺乏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的智慧和闯劲,对身边绿水青山究竟价值几何依旧是一个模糊概念。没有量化的科学依据,缺乏数据参考,不仅当地百姓心有迷茫,许多投资者和创业者也会束手束脚。

  绿水青山究竟有多宝贵?浙江的实践给出了生动的样本。省财政将每年投入18亿元专项激励资金,预计带动地方财政投入66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00亿元。具体到一个小山村,“两山”转化的启示依旧宝贵。去年,全国首份以村为单位的GEP核算报告在遂昌大田村诞生,村里一下子吸引了4位创业者。被量化的绿水青山拓宽了“95后”创业者杨锵的创业思路,他立刻调整创业计划,规划投资一个体验式酒庄,延伸米酒产业链。获得明确标价的绿水青山也搅动了大田村发展的一池春水。村民们对蕴藏的巨大财富充满信心,纷纷开办起农家乐,去年全村旅游经营性收入超过500万元,使GEP向GDP转化的通道就此打开。

  在看到生态的价值之后,我们更须努力找到价值实现的现实路径。这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也是“重要窗口”建设中需要重点着力的方向。今后浙江还须以更多鲜活的实践案例,让各项制度创新不断走向成熟、迭代升级;让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更为完善,产生更多正向激励;让山水不仅“颜如玉”,更成为“黄金屋”,不断充实百姓钱袋子,最终转化为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可以看到,我省一直在“两山”转化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两山银行”“两山邮政”等一系列创新实践相继展开,都为更好地守护绿水青山拓展了新思路。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6 “两山”转化,开拓幸福之路 2020-10-29 21592146 2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