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磐安小山村以乡村旅游做活美丽经济

乌石老屋炼出“真金”

  “小青阿姨,再见!”秋日的中午,磐安县尖山镇乌石村君光农家乐门口,老板娘厉琴琴热情地与游客傅小青道别。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乌石村每天有2000多名游客入住,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更是一房难求。

  地处深山的乌石村,千年来村民就地取材,以黑色玄武岩垒造房子,村里保留有470间古民居。黑不溜秋的玄武岩炼不出金子,但乌石村村民凭借乌石老屋及周边的绿水青山生态资源,找寻到了独具特色的致富真经。

  开起农家乐 山村迎巨变

  两年前,远近闻名的“乌石村”还是个别称,其本名叫管头村。2018年底,磐安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将管头村等6个相邻村合并为乌石村。

  改名的背后,是这个深山小村10多年来对发展旅游的坚持。2005年9月28日,当时的管头村首批4户农家乐正式迎客,乡村发展之路由此开启。

  为了这一天,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张威平已经铺垫了10年。1995年,在广东办厂的张威平见不得老家人受穷,毅然放下生意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完成通村公路和环村道路硬化拓宽,统一实施老村改造,保留管头乌石古民居群,退耕还林种花种树……

  这些举动让村民有些看不懂,他提出要开农家乐,支持者更是寥寥无几。“穷乡僻壤的,路还这么差,谁会来住?”作为首批4户开办农家乐的业主之一,村民张金杰回忆道,“那时家里房子刚造好,就想着试试看吧。”

  不到一年时间,4户农家乐关了一半。尽管村干部变着法子招揽游客,但是客源依然难以得到保障。2006年春天,一队上海老年骑行客的到来,为村里带来转机。从未见过的乌石老房子和优美的村庄环境,吸引他们住了下来,而村民的热情好客打动了他们,当即牵线搭桥帮忙联系了一位上海旅行社老板。

  别致的古民居、热情的村民和实惠的价格,让“乌石农家乐”迅速在上海打出名气。40多家旅行社先后与当时的管头村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波又一波“银发族”团队游客到来,一批又一批村民办起了农家乐。

  乌石老屋,曾是贫穷的象征。如今,普通乌石已然成“金”,乌石村80%村民从事农家乐行业,2019年接待游客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近7万元。

  用心做服务 吸引回头客

  傅小青在乌石村颇有名气,这位来自杭州的退休工人,被村民视为乡亲。过去两年,傅小青到村里住了9回,少则四五天,多则半个月,而每趟来,她都不是一个人,最少一次也带了31个伙伴。

  “不辣,不咸,偏淡,这里的伙食很符合我们的口味。”傅小青告诉记者,她退休前从事服务行业,“小姐妹”多,每次一号召到乌石村,就能带来邻里亲朋好友等一大群人。更让乌石村民感动的是,小青阿姨带来这么多客人,却从不拿报酬。

  傅小青的热心,映衬的是乌石村民引以为豪的一个数据:90%的农家乐,做的都是回头客生意。乌石农家乐为此想方设法改进服务。

  村里成立了“乌石村农家乐服务中心”,创新性提出“四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对外营销、统一接团分客、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结算账目,改变了村民过去“各自为战”的无序局面,让全村人抱团致富。

  近年来,随着农家乐全面提升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完善,乌石农家乐和民宿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个性化服务,“四统一”模式适时取消。乌石村又在游客服务和乡村治理上,创新推出“两先调解”和“管头管事”等模式。

  “村民与外地游客发生纠纷先从村民身上找原因,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发生纠纷先从党员干部身上找原因。”乌石村“管头管事”治调主管厉伟尧说,他的电话号码贴满了乌石村各处显眼的位置。目前,“管头管事”志愿队伍有48人,还参与消防治安等村内所有事务的管理,已成为深得群众和游客认可的综治团队。

  乌石村的发展热力已经辐射周边:尖山镇横路村的乌石老屋建筑群成为后起之秀;湖上村受到启发,打造“沪上人家”品牌,建成规模仅次于乌石村的农家乐特色村;相邻的玉山镇、尚湖镇、九和乡,也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乌石老屋炼出“真金” 2020-10-13 21494162 2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