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罗星街道开发低效用地建起精密机械创业园,85家企业入园发展——
兴了一个产业 富了周边村庄
本报记者 余丽 通讯员 李风 孙玉林 陈旭东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市乡办、村办工业异军突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行业,如秀洲的纺织、嘉善的木业、平湖的箱包童车、海宁的太阳能热水器、桐乡的毛衫等,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也成为本地群众创业就业和增收的渠道。与此同时,块状行业存在发展方式粗放、环境污染大、安全隐患多、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2016年至2019年,嘉兴市对印染、化工、织造、植绒、毛衫、木业、水泥制品、废钢铁、洁具、童车、箱包、五金、紧固件、塑料、电镀、制鞋、榨菜等“低散乱”块状行业和面上其他行业进行了全面整治。累计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5.57万家,淘汰落后涉及企业5120家。在此基础上,加大低效土地再开发再利用力度,在综合考虑土地性质、区位、规模及产业发展等因素基础上,将“低散乱”企业和块状行业整治土地纳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范围。2016年至2019年,全市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3.59万亩,累计建成小微企业园102个,建筑面积1016.5万平方米,共有3458家企业入园发展。
通过整治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019年与2015年相比,全市亩均税收从15.37万元提升到22.1万元,提升了43.8%;亩均工业增加值从70.12万元提高到124.3万元,提升了77.3%,交出一份高效率资源保障新答卷。请看来自嘉善县的报道。
嘉善县罗星街道开发低效用地建起精密机械创业园,85家企业入园发展——
兴了一个产业 富了周边村庄
本报记者 余 丽 通讯员 李 风 孙玉林 陈旭东
在嘉善县罗星街道,有一个占地约72亩的精密机械创业园,园内8幢标准厂房排列整齐。
这块土地原来属于低效用地,5家企业的年产值加起来不到7000万元。后来,85家企业“退散进集”,陆续从周边村庄搬迁入园、集聚发展,这块土地成为高效用地。随着嘉善“抱团飞地”模式的兴起,这块土地又成为33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抱团飞地”项目。
从低效用地到高效用地,再到“抱团飞地”,这块土地如何逐步实现转型升级?近日,记者来到罗星街道一探究竟。
集聚发展,扶持特色产业
罗星精密机械创业园位于嘉善县罗星街道厍浜村,地块总面积约72.36亩,其中低效用地再开发面积63亩。
“该地块原来有5家企业,高能耗、低效益、有污染,不符合产业导向。”嘉善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比如面积最大、产值最高的浙江航天管桩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25亩,生产建筑用水泥管桩,年产值5000万元,属于高能耗企业。”
罗星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陶建峰介绍,密封件是罗星街道的特色产业,但是企业普遍规模小、布局零散,产业附加值不高。2016年,嘉善县启动“低散乱”企业清零行动以来,罗星街道全面淘汰以小木业、小化工为主的“低散乱”行业,整治提升密封件产业,建设精密机械创业园,引导企业“退散进集”、入园发展。
“对于符合产业准入要求、有发展基础的企业,还是想办法扶持,让他们做强做大。”陶建峰说,经过两年多时间建设,8幢4层厂房和1幢5层管理用房矗立在精密机械创业园,目前,85家企业进驻集聚发展。
嘉善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创业园的容积率达到1.674以上,建筑密度达到42.38%,绿地率10.49%。其容积率、建筑密度比省级规定的指标高出近67.4%、41.2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达到300万元/亩左右,比省级标准220万元/亩提高36%,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升级换代,企业“强身健体”
步入罗星精密机械创业园,走进嘉兴市密友化工密封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声轰鸣。现场数控机床扎堆,员工却不多,记者心生好奇。有一位员工正在操作,上前打听,员工笑答:三台数控机床,全由他一人管控。
密友公司老总曹世根说,从1996年办厂以来,企业已搬迁两次。第一次从家庭作坊搬到嘉善城西,资产从10多万元增加到百万元,面积从五六十平方米扩大到1.8亩。第二次是2017年,从城西迁入园区,厂房面积小了,仅有1200平方米,但资产更大了,入园后添置了100多万元设备。
“入驻园区后,公司调整发展策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走高端产品路线。”曹世根告诉记者,去年拿到市场订单约1000万元,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市场还不错,每月仍有七八十万元订单。
来到嘉善用友机械密封有限公司,车间生产工人正在忙碌。用友公司老总史培忠介绍,2003年创办公司时,在鑫锋村自建了占地约2亩的一层厂房。2017年公司搬入园区后,租用了998平方米的厂房,加大投入,新添了6台数控机床,其中最昂贵的一台数控机床价格达到48万元。公司员工由5人增至13人。
“企业原来在村里,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都办不出来,入园后拿到了许可证。如今有了这张市场‘通行证’,生产经营活动更顺畅。公司2019年产值比2017年翻了一番多,税收增加到30多万元。”史培忠说,搬进来就不想搬出去,就想一直做下去。
陶建峰介绍,罗星精密机械创业园将81家密封件加工小企业兼并整合为60家企业入园发展。与入园前相比,这些企业的总占地面积从195亩减少到45亩,厂房从单层转为四层标准厂房,亩均税收从不足5万元提升到26万元,80%以上企业进行了生产设备升级换代。
抱团飞地,壮大集体经济
走进罗星街道鑫锋村,一片宁静,满目绿色。当年这里却是一番“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散乱景象,至今村庄公交停靠站的站牌上,依旧是一家密封件企业的名字。
时间回到4年前。鑫锋村原村委会主任谢小荣回忆,鼎盛时期,村里曾有200多家密封件小企业,员工多的有20多人,少的仅三四人,有1000多人从事这个行业;有的用自留地建起了厂房,有的利用房前屋后开了加工作坊。“从2016年开始,县里逐步腾退‘低散乱’企业,村里腾退了139家企业,共拆除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谢小荣说。
“原来鑫锋村的小企业用地,大部分是临时用地,有一部分是违法用地。这些‘低散乱’企业的存在,不利于节约用地、建设美丽乡村,扰乱了土地管理秩序,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问题。”嘉善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罗星街道精密机械创业园于2017年开建,也迎来“抱团飞地”项目启动。2018年12月底,共同出资建设创业园的33个村代表共领到分红1180万元。
鑫锋村是“抱团飞地”项目股东之一。“这是我们村第一次领到分红170万元。这笔分红大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这笔钱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和实事工程建设等。”鑫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惠雪表示。
马家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许盛华告诉记者,马家桥原来是经济薄弱村,参加“抱团飞地”项目后,村集体增加了一块稳定收入。201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70万元,其中50万元来自“抱团飞地”项目。
创业园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据了解,目前,整个园区约有1500名员工,几乎都为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