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织里镇广播宣讲员王金法——
永不消逝的电波
本报记者 徐坊 通讯员 王凌云
9月22日上午8时不到,结束当天的早间档“王金法广播”后不久,老王就赶往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旧馆村。半小时前,村干部打进“王金法热线”,请老王帮忙给辖区内一位农户进行湖杭高速政策处理宣讲。
老王名叫王金法,是织里镇一名退休干部,个子不高,笑容和蔼,胸前总佩戴着一枚党徽。9月19日,他获得“最美诚信浙江人”称号。1969年,年仅21岁的王金法是原织里公社的一名机关干部,他主动申请担任兼职广播宣讲员,向农民宣传科技知识,宣讲相关政策。这一“兼”,就是51年。2008年退休后,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宣讲岗位上。
老王播广播不用普通话,说的是当地方言,为的是把农技知识以及大政方针等理论性强的内容,转变成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喜爱听的乡音,讲进他们的心坎里。51年,每天早上7时、中午11时、下午5时,雷打不动播三次,老王的广播被亲切地称为织里上空“永不消逝的电波”。
老王的广播从不缺素材。记者看到,他的手头没有讲稿,但群众需要的内容样样都有。小到天气预报,大到国家战略;近到本村好事,远到他乡良策,他都“翻译”成方言进行广播宣讲。“我有两本书,一本‘有字书’,内容来自报刊、书本、红头文件;另一本则是‘无字书’,是我到老百姓中间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来的,老百姓的所需所想所愿都记在了里面。”王金法说。
为了保证每天播报的内容“通天线”“接地气”“有鲜度”,老王除了读报看新闻、参加镇上相关会议,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充实他的“无字书”上。退休13年,他坚持每天到村里走访,倾听民意、了解民生。织里镇46个行政村、499个自然村庄、90平方公里,王金法走遍了角角落落,笔记本用掉了400多本,记录下750余万字的工作笔记。
老王因广播成了“名人”,不少百姓遇到难题也就爱找他帮忙。9年前,为了更及时、方便地为群众解难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老王开通了“王金法热线”。热线开通以来,平均每年都能接到1200多个电话,环境卫生、违章搭建、邻里纠纷等各种问题都有。无论大事小事,王金法总是耐心接听,把能答复的及时通过广播答复,把要处理的转给相关部门,完成后逐一回复。问题处理率达85%以上。
今年4月湖杭高速涉及织里土地征用工作启动,9月底前要完成旧馆村等10个村、38个村民小组的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苗木处理、大棚设施处理、坟墓搬迁等问题,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虽然今年已有72岁,但老王走起路来飞快。当天,他来到旧馆村,没有直接找当事人,而是先到周边群众家中串门唠嗑、拉家常,多途径了解当事人的想法。之后再上门,反复给当事人讲解政策,设身处地地为群众解开心结,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为了让广播不消逝,王金法开始带徒弟,大学生村官是他精心培养的基层宣讲主力军。
织里镇总共有45万人口,其中10万本地人,35万外来人员,许多人在织里镇的童装企业里工作。由90后徒弟们主播的“车间好声音”,现在已经是一个广受好评的广播新节目了。今年初,他们组织的第一场织里团干直播带货团童装直播卖货,半个小时内,收获点赞1.5万次,销售额突破万元。
“就是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只要我眼睛不花、耳朵不聋、腿脚还方便,老百姓还需要我,‘王金法广播’就不会退休。”王金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