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革命纪念馆管理员朱宗鹤——
一个人的升旗仪式,他已坚持18年
本报记者 黄彦 融媒共享联盟遂昌站 傅长琪
9月24日早上8时,遂昌革命纪念馆前的小广场上,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独自拿着红旗,缓缓走向旗杆。小心翼翼系上国旗,站直身体,右手把国旗用力向外一抛。老人一边拉动旗绳,一边唱起国歌。国旗升至顶端,他绑好旗绳,然后转身行至旗杆8米左右位置,立正仰望国旗,行庄严注目礼。
老人名叫朱宗鹤,今年86岁,是中共遂昌支部旧址(遂昌革命纪念馆)的管理员。没有旁人的相伴,这样一个人的升旗仪式,从2003年至今,他已经坚持了18年。9月19日,在杭州举行的“最美诚信浙江人”发布典礼上,他获评该称号。
18载如一日守护“红色信仰”,朱宗鹤用平凡的日常,诠释不平凡的一诺千金。“共产党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朱宗鹤说,他22岁就入党了,党员就是要不断地学习成长,讲敬业、讲奉献,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然承诺了,就要一辈子做到。”
2003年,看到大柘镇泉湖寺这一革命旧址破败不堪,朱宗鹤等老党员痛心不已,于是,发起了保护修缮旧址的倡议。泉湖寺原是遂昌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址,位于丽水市遂昌县大柘镇溪东村。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遂昌支部就在这里诞生。
纪念馆正式开放后,他当起了管理员。出于一份朴素的责任感,朱宗鹤觉得天安门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作为中共遂昌支部的纪念遗址,也应该每天升旗。为此,他一个人默默地举行第一次“一个人的升旗仪式”。此后,每天清晨都会如期举行,风雨无阻;每天黄昏,又小心翼翼把五星红旗收起。
18年来,朱宗鹤更换了28面国旗、3根碗口大的木质旗杆和9条拇指粗的旗绳。18年来,也因为风雨时作,或是身体不好,他在升旗过程中碰到了许多困难。
2009年4月,朱宗鹤在一场重病的袭击下,不得不在杭州住院治疗十多天。临走前,他找到同年好友肖品宝说:“老肖,我们几十年的交情,请你帮我看着泉湖寺,无论如何,国旗一定要升起来。”摔倒受伤了、做阑尾炎手术了,他都不会忘记这面红旗。克服重重困难,他都会想方设法让国旗每天升起,“国旗升起来了,我心里就特别高兴。”
日复一日,朱宗鹤初心不改,把革命旧址当成了自己的家。凭借一份最朴素的责任感,冬天8时,夏天7时半,他一定会雷打不动地把国旗升起来。他说,按《国旗法》规定,破损的、褪色的不能用。
如今,泉湖寺已经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乎每天都有游客过来参观学习。一批来自杭州滨江区的游客前来参观,既是管理员又是讲解员的朱宗鹤戴上助听器,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这里是浙西南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1926年冬,早在1923年3月入党的浙江早期中共党员唐公宪,奉命返回家乡遂昌,创建中共组织……”浙西南革命历史在他口中娓娓道来。
熟练讲解的背后,是十几年如一日的积累。当过铁路工人,做过乡村裁缝,只读过3年书的朱宗鹤,接管纪念馆后,一有时间,就去县史志办、档案馆查阅和考证史料文献,学习了解党史和浙西南革命。如今,他整理的学习笔记累计已达10万字。
参加“最美诚信浙江人”发布典礼后,朱宗鹤在题为《一生最荣耀之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将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努力工作,来报答党和人民,感恩党和政府。”
如今,朱宗鹤收了两名徒弟。两个人跟着朱宗鹤在泉湖寺升旗、讲解、守护革命旧址,立志将老人的升国旗事业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