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扬起乡村振兴风帆

钱江源头,开化育新机

  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扬起乡村振兴风帆

  钱江源头,开化育新机

  陈潇奕

  夏秋之交的8月,浙西大地绿浪翻滚、满目葱郁。群山环抱中的开化,流淌着浙江人的母亲河钱塘江,秀水明山之间拥簇着一个个新时代的美丽乡村,这里不仅安放着人们的田园牧歌,也激荡着乡村振兴的铿锵鼓点,让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现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开化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探索建立了“以美丽乡村为基、产业转型为本、全域旅游为纲、‘两山’理念为领”的约束与转化机制,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具有开化特色的“两山”转化好路径,争做乡村振兴排头兵。

开新局

精准帮扶动力足,

特色产业逆势上扬

  乡村振兴,产业为重。近年来,开化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总目标,紧紧抓住“农业产业”这个牛鼻子,立足生态优势、资源特色,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做强“两茶一鱼”主导产业的同时,发展壮大中蜂、中药材等新兴农业产业,稳步推进蔬菜粮油、食用菌等传统产业,积极探索农旅融合、互联网+农业等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跑出了发展加速度,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之基,真正守住了“三农”这个战略后院。

  2020年开化县春茶产量1646吨,产值9.01亿元。这“稳”字的背后,是开化县农业农村局统筹推进农村疫情防控和农业复工复产各项工作的成果。针对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春茶用工难、市场拓展难、产品销售难等新问题,开化县全面排摸全县采茶工用工需求,应势制定采茶“三色图”,组建采茶“候鸟团”,拓展云上“朋友圈”,统筹调剂采茶工1346人,全力保障茶农增收致富,春茶复产改革做法登上《竞跑者》。同时紧抓“互联网+”机遇,开化县精心策划首届开化龙顶·云上茶市节,组织开展“头茶赠英雄、好茶抢鲜购,县长请喝茶、大师讲茶学”等系列活动,在抖音、好易购等新媒体平台推广发布,并出台疫情期间春茶电商销售50万元以上订单销售额补助3%等优惠政策,有效刺激线上市场拓展,龙顶春茶网上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

  回溯这些年的发展脉络,开化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区块联动发展模式,打通乡镇村“地域界限”,打破一二三“产业壁垒”,积极培植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促农增收新路子。开化龙顶一枝独秀,获首个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化龙顶品牌价值27.16亿元;清水鱼产业提质增效,产量超2200吨、综合产出2.3亿元,山泉流水养鱼系统获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蜂养殖达4.5万群,创成中华蜜蜂之乡,保持全省领先;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万亩;启动“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生态珍品试销,引领区域农产品高品质、高标准升级;签约茶叶、蔬菜、中蜂3个亿元全产业链项目,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广大农民,战场在广袤农村。在这一特殊时期,开化县充分发挥了农业压舱石的重要作用,特色产业逆势上扬,抗住了风险,守住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激活力 两进两回赋新能,集聚共建共享合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资金与人才等要素的支撑。深入推进“两进两回”,是破解要素制约、加速资源流向农村、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走到位于中村乡光明村的新田庄茶园基地,省级科技特派员、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张瑞观察了茶园土壤和灌溉设施,立刻就开出了药方:“这个茶园很适合套种碧根果,而且套种不需要额外增加土地,碧根果与茶树还是‘黄金搭档’,不仅能相互促进,收益也很稳定。”科技特派员的一席话,解开了茶农的疑惑。如果套种成功,不光茶农能增收,还可以为开化增加一个新产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人员把科技成果落到大地上,把科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有效提升了广大乡村的科技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据了解,开化现有省个人科技特派员18名,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队伍3支,市科技特派员6名,县科技特派员6名,他们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开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开化也在同步积极培育“农创客”“新农人”,以茶叶、中药材、中蜂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8年培育“农创客”27人,2019年培育42人,2020年计划培育“农创客”50人。

  看到家乡建设得一年比一年好,“80后”余本孝回家创业,投入300多万元,将老家晴村的老屋改建成双用性民宿,引领农村新风尚;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兴龙退休回乡,不遗余力在全县推广中蜂养殖,让开化处处有“蜂景”,带动了更多农民养蜂致富……与此同时,更多的大高好项目也落户开化,为当地美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2019年开化县工商资本投入总量中涉及农业农村项目共41个,总投资14.86亿元,到位资金4.6亿元。

  美丽乡村,大有可为。随着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乡村振兴活力不断激发、成果不断涌现,开化俨然成了创业创新的热土。

筑根基 厚描绿富美底色,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古樟、村道、小溪、石桥,往开化县美丽乡村更深处走去,有一望无际的蔬菜地,有山间田野盛开的各色鲜花,有游人如织的景区化村庄,有整洁干净的村道村舍……满目是景,处处蒸腾着乡村振兴活力,老百姓安居乐业,燃动着建设美丽家园的满腔热情。

  开化坚持把“两山”转化的成果落实到满足百姓需求、增进民生福祉上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让发展更有温度,切实把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与公众的共享和普惠相结合,先后成功创建浙江省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6个、特色精品村15个、3A景区村23个、美丽乡村风景线5条、诗画风光带1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一场硬仗。开化县深化“千万工程”,推进“四大革命”,7个垃圾资源化试点、100座农村公厕、美丽乡村及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全面开工,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值得一提的是,为破解宅基地“不能流,流不动”困局,近年来开化县以金星村为试点,盘活闲置农房,引进工商资本,探索宅基地活权改革,让农民手中原本“沉睡的资产”变成可流动、可增值的资本,促使农村经济焕发新活力。目前,开化县盘活闲置农房1845幢,共计21.5万平方米,累计农房使用权抵押贷款120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近2.8亿元。

  持续做好农房整治“后半篇”文章,开化县拆后利用率达到75.68%,围墙整治率80.59%,个性化推进20个市级拆后利用示范村创建,整出发展新天地。活用连片小空间,华埠镇下溪村打造“梦想菜园”供单位或个人认领,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农户堂前屋后的“一米菜园”已成为开化县美丽乡村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再如,林山乡江家村利用拆后土地复垦种植菊花,成功打造5000余平方米菊花基地,为村集体增加了1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

  遍寻开化,我们发现美丽乡村提档升级下的不仅仅是农居环境的蝶变,还生成了由内而外的美丽蜕变,承载着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做得细,伫立在钱江源头的开化县,不断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持续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大笔描画景美人和、产业兴旺、后劲勃发的美丽经济新画卷,为建设“重要窗口”美丽乡村风景线添加开化注脚。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钱江源头,开化育新机 2020-08-11 浙江日报2020-08-1100005;浙江日报2020-08-1100008;浙江日报2020-08-1100013;浙江日报2020-08-1100011;浙江日报2020-08-1100020 2 2020年08月11日 星期二